•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和田玉缘何被“边缘化”——关于2011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的反思
  • 文_朱达义 / 12月3日
  • 和田玉缘何被“边缘化”——关于2011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的反思

    直击现场:

    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上,聚集在6、7号馆内的“中国玉雕石雕‘天工奖’”展区成为众多参观人士的目光焦点,过去的一年,全国所有的玉雕石雕精品汇聚一堂,在“天工奖”展区内,600余件展品绽放着璀璨的光芒。与此同时,有吴德升、崔磊、王俊懿、苏然等玉雕大师在内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作品展”;有忠荣玉典、尚善堂、永隆堂在内的众多知名玉艺工作室展台;有知名和田玉媒体如“中国和田玉鉴赏网”展台;有一流的和田玉策划广告如“博观广告”展台……围绕着“天工奖”度过的第十个年头,毫不夸张地说,“天工奖”展区以超强的人气、丰富的展示内容、精致的展台搭建,已然成为国际珠宝展上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就是在“天工奖”内部热火朝天的情形下,玉雕从业者不得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为一年一度最为专业的和田玉行业奖项,“天工奖”展区竟然在整个国展中心的最后一排,业内绽放华彩乐章的“天工奖”活动在整个珠宝展上的形象上不禁褪色,也是和田玉作为华夏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悲哀。

    2).中央电视台在开展当天的报道中,着重报道了钻石与翡翠,对和田玉几乎只字未提。之后有对展区内的特色展位进行报道,但其新闻力度、时效性已相差甚大。

    3).中国国际珠宝展上,至今未有专业的和田玉文化宣传、讲解,如此广阔的平台上,和田玉以展品、商品的形式出现,导致大众看待和田玉如同看到一项投资品,而不是抱着了解、传承、发扬的心态,做到真正的收藏。

    4).网络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传播媒体,为何一次如此盛大的活动后,在网络上很难找到具有意义和深度的消息,往往是几张图片,一段文字匆匆带过。

    2011年北京.中国国际珠宝展,和田玉缘何被“边缘化”,是业内人士的自娱自乐?还是和田玉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如果都不是,那仍然存在的问题还是宣传的面不够广,力度不够强。要知道,和田玉传承8000年,是中华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品质、精神、灵魂都深深的流淌在华夏儿女的血液里。如果说,国人对于钻石、翡翠的狂热远高于和田玉,是因为钻石、翡翠的国际化,为世界认可……那中国人,为什么不更多的宣扬自己国家特有的玉石,13亿中国人民在全球人口中占到1/5,我们认可推广的文化产物必将是受到全世界高度重视的。和田玉的发展,如果有当代人精诚一致的共同努力,必将在未来走向世界。

    玉文化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或"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早在三千六百年到三千一百年前的商代,和阗玉已经从遥远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阳。奴隶主贵族以用和阗玉为荣,生前佩带,死后同葬。用玉之多已十分惊人。新疆的和阗玉要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到达河南。很明显,原始社会开拓的玉石之路,这时已经比较完善了。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而这一切都与和田古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贯穿东西的“玉石之路”,也被称为“昆山玉路”、“和田玉路”,是与“丝绸之路”相对而提出的,就是早期的沟通中西交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以新疆和田为中心,向东西两翼运出和田玉,经口内沿河西走廊或北部大草原向东渐进到达中原地区,向西据说在巴格达也有发现。这条“玉石之路”早于“丝绸之路”数千年,为后来张骞出使西域“凿空”的丝绸之路奠定基础。有关这条道路很早就见于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如《穆天子传》关于周代穆天子西征“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玉器服物,载玉万只”的记述。我国近代地质学家章鸿钊先生较早也注意到这个问题。考古材料中有确切的鉴定结论的是殷墟妇好墓发现的大量和田玉,使我们确信至少在商代晚期开始就有大量和田玉涌入中原,甘青地区齐家文化中也有许多玉器发现。越来越多的材料表明,很可能在史前时期确已形成了这条从和田出发向东运输玉石的路线。

    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阗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祭祀、各种礼仪,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的玉文化已经基本定型了。

    “丝绸之路”兴起后,运往中原内地的玉料更是络绎不绝,是丝路贸易的重要内容。历代通过受贡和贸易的途径获得和田玉。和田玉进入中原后,中国玉文化逐渐进入以和田玉为主体的时代,和田玉被誉为中国玉的精英,更被儒家赋予它以“德”的内涵,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历经8000年的沉淀在今朝绽放:

    和田玉作为礼器、丧葬、佩饰的作用自古至今逐步发展,其功能涵盖越来越广,但在古代,总的来说,和田玉的使用非王侯将相、富商巨贾不得用之。在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促使和田玉作为手工业的代表之一再次屹立在国人面前。和田玉矿源的稀缺,随着民众对于和田玉多方位的了解,其原料价格逐年递增,特别在最近10年间,和田玉原料市场的成交价格呈现大步伐的跨越,顶级玉料由2000年初每克几十元、上百元到2011年的每克上万至数万元人民币。原先不为媒体关注的和田玉行业,在今天,诸如“和田玉疯狂暴涨”、“和田玉泡沫经济的到来”等等标题时常见诸于各大媒体报刊。在国人投资热潮下,和田玉继房地产、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后一跃成为最为热门的投资项目。

    和田玉石稀有、昂贵,富含中华人文所有的优秀品质;每一枚和田玉石的独特性造就了其分为“收藏玉”和“加工玉”两种,通过玉匠的加工弥补“加工玉”上的伤、裂、脏、绺,使之出彩,是玉雕匠人的立足之本。代表古代玉雕工艺巅峰的明朝“子冈牌”,玉痴皇帝乾隆帝时期的“乾隆工”,玉雕工艺的传承加之现代开放式的审美观,在当代,一代又一代的玉雕名师应运而生。国家评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宝协评定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省市级评定的“地方玉雕大师”等等,玉雕行业一朝绽放,散发出夺人眼球的光晕。举个简单的例子,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苏州、扬州、镇平等玉雕加工集散地,每个城市都有上千乃至数千的玉雕企业、工作室、作坊,整个行业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抓住契机,树立品牌,精诚合作,共同发展:

    当代和田玉行业的发展是迅猛的,由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田玉的作用也更为多元化,是德艺的代表,是身份的象征,更是艺术品位与投资收藏的必然之选。玉雕业的“昌盛”是金融杠杆下的必然趋势,作为纯手工行业,各门各户应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优化自身产品建设能力的同时,加快服务与宣传的跟进,尽快踏出“家门”,融入好的宣传平台,如国际珠宝展、如网络媒体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受众,而不再发生“门内热闹、门外冷清”的现象。 

    现下很多例证表明,专注于自身的产品建设仅仅是品牌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自身的行政、宣传、策划团队,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才能从作坊走向加工室,由加工室走向企业,如同上海的“尚善堂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扬州的“金鹰玉器珠宝有限公司”,都是行业内的顶级品牌。无独有偶,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行政、策划、推广团队,而不是普遍存在的“一言堂”形式。

    不再抱残守缺,引进先进的建设理念,在此基础上同行间精诚合作,多以整体形象走向社会,相信当代玉雕业必能在未来更进一步,真正符合和田玉作为国家文化的身份,并终将为世界认可。到那时,翡翠也好,钻石也罢,究其根本,探其底蕴,相信至少在国人心中,是无法与和田玉相媲美了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