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中珍品和田玉
从殷商起,和田玉就登上了华夏民族的文化顶坛,从此也写出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多姿多彩的玉历史,为华夏文明增添了夺目的光辉。和田玉器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被称为“东方艺术"的象征。
早在2 900年前,周穆王乘八骏大辇,出玉门登昆仑,受到西王母国的热烈欢迎,曾载玉万只而归。2 000年前楚国屈原也曾称颂和田玉说:登昆仑兮食玉瑛,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自此后,后人对和田玉更加崇拜,如历代君王印玺、王公贵族的珍藏、西域联结中原的信物、黎民百姓的护件、友人馈赠的礼品等等,均选用和阗玉。至今,在国内只把和田玉才视为真玉,是其他软玉所无法替代的。她不但质地优良,而且具有不可言喻的神韵和非凡的气度,使人视而得意,观而忘形,回味无穷。
和田玉是神工造物的结果,普天之下惟有我国新疆而独享。她产在西昆仑北坡,海拔4 500公尺的雪线之上,缺氧、酷寒、无路可攀,其自然环境恶劣无比。但新疆地质工作者克服高寒、缺寒,多次进入矿区,经勘查取得了详尽的地质资料。和田玉属典型的岩浆期后接触交代型矿床。
矿体产在中酸性花岗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交代的蚀变带中,矿体呈不连续的囊状、脉状、小透镜状或串珠状分布。单个矿体规模较小,一般长1~5米,到10多米,宽0.1~0.5米,倾角50。~75。。接触带呈东西分布,延续长度几十公里,因冰雪覆盖工程很难控制,矿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故,和田玉属于非蛇纹岩型软玉,也不是因动力区域变质而形成的透闪石软玉,更不是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碧玉。和田玉在成因上的特殊性,曾引起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关注,通过对地质条件的总结认识,发现了和田玉在成因上具备了独特的专属性,而这个专属性是其他国内外玉石矿床所不具备的,是和田独有的,是中国独有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所以我们说和阗玉空前绝后并不过分,她是华夏古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国宝,是中国民族的国魂。
二、玉石之路与贸易
我们先祖对和田玉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距今6 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和田玉,这一事实无可雄辩地肯定了和田玉进入中原应该是原始社会或者之前。当然这与昆仑北坡的原始居民,从新石器时代起,从坡积、洪积层中选石,河滩中捡石,她不但坚硬无比,而且柔韧耐用,可磨制出各种理想的狩猎工具和劳动工具。因此,这一科学新发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他们携带了磨制好的和田玉件与部分原料,向外以物交换,在生活的大迁大移中,与其他原始部落相互沟通,并逐渐开辟出一条始出玉龙喀什河,向东沿且末、出若羌、经楼兰走敦煌、过tfl、进中原的“玉石之路”。这就是仰韶文化遗址中,和田玉的来源。因这段历史时期尚未发明文字,仅靠原始文化层的痕迹来考证我们先祖的足印,否则,距今2900年前的周穆王也不会带领大队人马从洛阳出发,过河套、穿宁夏、走敦煌,进人于阗,载玉万只而归了。另外,古代汉文史籍中,涉及新疆最多的一个内容,是说,距今4000年的夏王朝起,陆续不断地、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的和阗玉运进中原。1976年冬,在河南安阳殷墟挖掘了一座未经盗扰的王室小墓,墓主是殷王武丁妻子,名“妇好”,人葬年代已距今3 200年,其出土文物1 928件。其中玉器为756件,占出土器物的百分之三十九,不仅数量多,而且玉质鲜润,造型优美,经研究单位分析鉴定,“基本上都是新疆和田玉”,印证凿明了有关的文献记载,也肯定了和田玉很早就运到中原地区的历史事实。所以我们说,6000年我国中原与西域先民,就以玉为带。相互交融,共同铺设出一条“玉石之路”,华夏文明才得以从此起步迈进了世界光辉灿烂的历程。
三、古文化与玉文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国家之一,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一样,在她们各具特色的古文化萌芽阶段,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但是,我们华夏先祖在新石器时代起.又不同寻常地、独具特色地经历了一个延续时间更长的玉器时代。这个玉器时代并与后来的青铜器、铁器时代相互渗透、自然融合,在度过了6000年古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物性合一、玉德寓于一体的,即物质、社会、文化三者于一身的综合观念,这个观念就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并推崇至尚的玉德观。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孔子评玉十一德之说:“温润而泽,仁也;细密而粟,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乐也;瑕不掩瑜,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神于山川,地也;圭漳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理也”。
管仲在《管子》一书中对玉也有九德之描述。但后人常用五德之说,尤其是和田玉中的白玉。她滋润柔和,仁也;表里一致,义也;音舒声远,智也;宁折不挠,勇也;白净无瑕,洁也。这仁、智、义、礼、乐、忠、信、德、道,或仁、义、智、勇、洁,已成为中华民族社会道德的象征。这一切为世人爱玉、崇玉、敬玉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支柱,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文化特点。
玉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她高贵、纯洁、平和、吉样、美丽。故在历代历朝中,她是尊严和权力的象征,也是俭点自律去污自洁的明镜。在庶民百姓中,她不仅是做人模仿的根本,还是真、善、美的最终化身。
从华夏先祖到今天十二亿之多的五十六个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沧桑,这古老的玉文化,不断精炼、升华,已深入寸土,铭刻人心。她浸沁了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熏陶了世世代代的子子孙孙。几千年来,她衔联了新疆各民族与中原的往来友谊,还成为消除内患同盟诸侯的信物与标记,更是民间流传最广的仁、义、礼、表述称颂用语用词,都离不开玉,都与玉字密切相关,如:玉貌、玉颜、玉面、玉体、玉音、玉手、玉安、玉女、玉英、玉步、玉立、玉帛、玉食、玉液、玉浆、玉堂、玉玺、玉篇、玉作、玉成等等。这以玉为美、以玉为荣、以玉为贵的根深蒂固的习俗,已成为中华民族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休戚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就是中华民族的玉文化、玉历史、玉道德。因此,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完美的由玉记载而撰写出的光辉历史。在这部长卷中,人们把玉的物性与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映射出全社会共有的经纬尺度和人伦道德。最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玉是华夏先祖的图腾,是伟土祖国的礼义与华表,是中华大地文明古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