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怀瑾握瑜
  • 资料搜集:胡杨 / 2月6日
  • 瑾、瑜均为美玉别称,直意是指衣里怀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即“怀瑾握瑜,穷不知所示”。
        中国玉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常常被古人赋予丰富的精神寓意,它的特性使得整件作品往往被雕琢得十分精细,十分内涵,有栩栩如生之感,如人物件,比例变形有度,动态活泼有趣,把对象的面部、通身、服饰、衣纹表现得细腻准确;题材吉祥如意,把心中的渴望,美好的意愿通过有形的物体借喻表达,这也靠出一个艺术家对自身艺术形式研究中所投人的心血,往往有着  不为人所知的艰辛。
        每一方玉石都是天地自然孕育的精灵,其中都蕴藏着无尽的意味。玩玉之人最大的乐趣便在于从玉石中读出人生,品出哲理。
        读质,将一方玉石握于掌中,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重量,沉甸甸,不同于扬花的轻飘,那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包容,是大丈夫的宽厚胸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笃实忠厚的传统美德吗?
        读肉,于指间细细把玩,籽玉肉质温润细腻,清晰油光的毛孔仿佛无时不在轻柔的呼吸,即使白度不是最佳,也丝毫不影响它如君子般温和仁义的品质。
        读皮,籽玉常带漂亮的皮色,点点洒金,艳丽枣红,班驳鹿皮,每一种皮色都是一首诗,一幅画,一种语言,一段历史。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会发现皮色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且皮色是岁月的积累,从中似乎可以窥见时光如白驹过隙,千万年静静流淌。
        赏玉的乐趣还远不止于此,中华民族玉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的积累和总结也非只言片语便能表达,只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解读,定会乐在其中,并且受益终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