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闻名古今中外,历史上著名的玉雕所用的原料也大都是和田玉,秦代李斯在他的《谏通客令》中列举了4件稀世珍宝,其中一件即为和田玉。现存于北京故宫乐寿堂的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玉件“大禹治水图”重达5吨多,用的也是和田玉。《天工开物》记载: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和田玉在神卅l大地产生了丰富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流传发展的见证,它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无穷的光彩,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珍贵的玉石资源如何利用,让它变成宝,为社会做贡献,更重要的是将古文化流传万代。古人日:“玉不琢不成器。”新疆要发展,就要重视资源的开发。首先建立起一支雕刻专业队伍,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于1964年建起了新疆玉雕厂,象征着新疆玉雕业的崛起。
新疆玉雕业从小型的家庭作坊,制作简单的小琢件,发展到如今上千人的工艺队伍,制作出高精尖的产品,参加全国展览会并取得好成绩。这几十年的发展,饱含着艺人们艰辛的努力。仔细回顾新疆玉雕业的发展,本人认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玉雕业得到重视,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人才,开创了玉雕业的新纪元
1960年原自治区手工业管局局长高树人,十分重视新疆玉雕事业,他有胆有识,提出了新疆要培养自己的玉石雕刻队伍,投入资金筹建工厂。在他的倡导下,选派了一批年仅十三四岁的小徒弟,前往北京玉器厂学艺。四年的艺术生涯,使这批年幼的小苗苗茁壮成长。他们的年纪小,接受能力强,再加上名师的培养和指导,眼界开阔,成绩突出,为筹建玉雕厂储备了一批后备力量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64年玉雕厂正式成立,在本市通过文化绘画考试招收了四十余名高中毕业生。与此同时,又从北京玉器厂请来了潘秉衡、王树森艺人的高徒田书泽及前门大栅栏的铊子大师韩文良等老师傅,传授技艺。手管局又从局机关将美院毕业的三位老师请来讲授美术课程,使这批学员一迈入艺术道路就进人了很正规的培训中。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互带互学,你追我赶,各位师傅言传身教,形成了尊师爱徒,比技艺,比贡献的良好风气。1965年陈毅同志率中央代表团来疆,新疆用和田玉雕刻的象棋赠送给代表团。听说陈毅同志将象棋给主席看时,对象棋的雕工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对新疆玉雕业的肯定。一支雕刻队伍在新疆的土地上崛起了。这里凝结了老一代领导人的心血,也是老艺人经过辛勤劳动培养出新一代艺人智慧的结晶,从此结束了新疆白玉只运往外地加工的历史。
二、克服干扰。苦练内功,提高技艺,冲出西北。
树立和田玉的新形象新疆玉雕业的崛起,使艺人们信心百倍,1966年再次选送优秀学员去上海玉器厂学习。正当大发展时期,遇到了干扰,才子佳人,牛鬼蛇神的棍子,使玉雕业受到了冲击。新疆人深知和田玉是祖国之宝,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失传,于是把精力放在了练内功上。采取了将大批学员派往北京、天津玉雕厂学习,同时又请来了北京玉器厂技艺精湛的被称为小艺人的商文仲及炉瓶组长董新和天津工艺美术雕刻厂鸟张的徒弟柳东升来厂传艺。通过多次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使学员们大开眼界。他们将南北技术融为一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创南北玉雕风格,形成了新疆玉雕独特的雕刻风格。四大类产品即:炉瓶人物、花鸟、兽及木座、光亮工艺。经过培养,涌现出一批会制作、会设计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这些设计人员都有比较拿手的绝活。各有各的风格,有的以圆润浑厚见长,有的以古朴端庄见稳,有的翻折飘飒,有的干净利落,雕艺繁多,五彩缤纷,雄厚的技术力量,扎实的功底,雕琢的玉件受到了好评。天津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李玉择的评价为.新疆玉雕是西北地区雕技之冠。为此新疆玉雕件曾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展览,扬州玉器评展,齐齐哈尔人物评展,均获好评,产品行销五洲四海,供不应求。
新疆玉雕业在“文革”期间受到影响,产品方向不明,工人思想茫然,天津口岸外贸销路不畅,企业面临停产边缘。但艺人们遵照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深入牧区体验生活,创作雕刻了工农兵形象的产品和设计制作了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产品,如牧羊姑娘、摘葡萄、阿肯弹唱等一批新题材作品,得到了社会的肯定。1977年人民大会堂新疆厅收藏了这些作品。新疆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西北雕刻之首。这是新疆人民的骄傲,是新疆老一代领导人的关心、支持的结果,这也可称为新疆玉雕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三、改革开放,新疆玉雕业焕发了新的活力。走自己的路
党的十一届全会精神,像一股暖流,吹遍了祖国大地,改革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为新疆玉雕业指明了方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大力开发地方资源,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经济。1979年国家投资130万元在闹市区人民路建起了占地面积3千平方米,高四层的玉雕大楼。它的建立象征着新疆玉雕业新的腾飞。美玉经这里雕琢更加显出了它的高雅而昂贵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国产一流的高速磨玉机代替了旧设备,以和田白玉为主的新疆五颜六色的玉料供不应求,彻底打破了旧馇制的束缚。1980年玉雕厂被定为对外开放的旅游点,企业有了直接的经销权,游客川流不息,生意兴隆,效益倍增。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了生产策略:从以往生产传统的大件产品调整为生产具有新疆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小件旅游产品,以小养大,用最好的美玉生产出高附加值的大件产品,利用边角废料生产小件产品。同时,为了使小件产品从设计到制作都体现出栩栩如生逼真性,从上海专门请来了5位工艺大师进行设计指导,相继制作出了小毛驴、骆驼、羊、马、乌龟等各种小佩件,这些产品的上市,深受旅游者的好评。工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像火山一样进发,工资收入大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当年接待外宾3千余人,创汇近10万元。工人们的技艺提高使美玉创造出了它应有的价值。
由于体制的变化,新疆玉雕业人才济济,一些有志之士,根据旅游业的发展,自己创业,先后办起了华西玉雕厂、玛纳斯玉器厂、新疆民族31艺厂和田玉雕厂。特别是扬州玉器厂利用和田得夭独厚的玉石资源,联合办厂,大力扶植地方工业,为和田地区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产品多次获奖,和田厂的建立带动起了和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和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纵观新疆玉雕业的发展,由从和田、喀什发源的雕刻手工简易件和几个人搞加工,到今天全疆将有近千人雕刻师、大小几百家雕刻企业。这个巨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忘记老一辈领导人的功绩,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玉雕业在经济体制、组织规模、销售渠道、产品结构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变化,由原来的统购统销,单靠外贸出口,转变成为国内外市场和旅游业等方面服务,在产品结构上也由原来的生产玉器摆件,转变为既有传统的四大类产品,又有小件,首饰、保健装饰品供应市场,成为多元化的格局。经济性质也由原来的“大集体”转为各种经济形式并举的局面,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个体等,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四、新疆玉雕业的前景乐中有忧
新疆玉雕业发展之迅速,雕刻师们面对稀有的和田玉,在做工方面,各家都精工细琢,以提高再加工的附加值,取得更高利润。他们积极探索、创新,使技术越来越精,涌现出了一批玉雕新秀,使新疆的玉雕业繁花似锦,后继有人。随着开发大西北,新疆成为旅游大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着世界和全国投资、旅游者,这将对和田玉独特的历史源渊和文化内涵带来空前发展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大力宣传和田玉,雕刻优质产品,提高美玉的知名度,使和田玉在新疆的经济发展中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因此前景是乐观的。但目前市场上玉雕产品所出现的问题繁多,极大地损坏了美玉的声誉,给新疆的旅游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具体的有以下几方面:
1、泥沙俱下,鱼目混珠,让人心寒
不法商贩将大理岩、石英冒充和田羊脂玉,而且以高价出售给国内外游客,在国际上引起投诉,既损坏了国家声誉,又贬低了美玉的价值。
2、粗制滥造.不讲艺术美,让人不可思议
不珍惜稀有的原料,粗制滥造,做出四不像的产品。不讲工艺,更谈不上艺术,浪费原料,是对古文化和现文化的践踏,使美玉没有发挥出特有的价值。
3、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不法商贩,将一些达不到等级的次料,经过加工,着色当作羊脂仔料高价出售,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不得不使我们对新疆玉雕业产生了担忧。
目前,俄罗斯玉、青海玉对和田玉市场的冲击也很大,竞争十分激烈。这些玉料都当和田玉销售,使和田玉的声誉蒙受了很大影响,真正的和田玉都得不到认可(价格不同)。为此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措施:
1、新疆和田玉闻名于世,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包括消费者对玉的认识,提高和田玉的知名度。
2、政府要投一定的资金,成立相关的部门进行监管和田玉的开采雕刻,开展研究。
3、要规范市场管理,对假货一经查清,彻底清除曝光。
新疆玉雕业的崛起和发展是靠党和政府的关怀,是老一辈领导有胆有识,给了大力支持发展起来的,今天面对玉器混乱的市场还是要靠本地领导的支持和关怀。
我们要发展新疆,发展新疆的旅游业,就要充分发挥新疆特有的矿产资源。只有领导重视,广大新疆玉雕者的积极支持,用和田玉雕琢出精美的工艺品推向世界,使玉石雕刻成为连接新疆和世界的特殊使者。通过玉文化,让世界了解新疆,把新疆建成新的“玉石之路”、和田玉的集散地和桥头堡,成为通向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