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最新拍卖资讯
  • 中国买家的参与带来市场变化
  •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3月24日
  • 来自欧洲和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和韩国等19个国家的265家世界顶级的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商齐聚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参加了欧洲古董艺术博览会(TEFAF)。也许是因为其恰逢25周年,艺博会人气鼎沸,仅3月15日的预展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413位参观者,交易也十分活跃。

    来自伦敦的古董行觉是轩(Priestley & Ferraro),其展位上陈列的都是中国古董,其中尤以宋瓷、陶俑、唐三彩与屏风引人注目。主持人溥大为(David Priestley)曾任苏富比专家,1990年代起开办古董行。他向记者表示,他们参加TEFAF已有11年。11年来市场变化很大,目前的客户已经是中国买家和欧洲买家各占一半。他表示,中国买家参与后,一方面带来市场的变化,同时也受到欧洲市场的影响,比如欧洲流行早期陶器,如唐三彩在欧洲一直受到市场的欢迎,近来中国买家也开始对此感兴趣。他还透露,除了参加TEFAF之外,他们还参加香港地区的古董博览会与伦敦的亚洲艺术周。

    来自维也纳的摄影画廊Johannes Faber,在预展刚开始就卖掉了9幅早期摄影作品。画廊主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是专门经营老照片的画廊。30年前他本人就是艺术摄影师,摄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办画廊也主要是对摄影有兴趣。在全世界类似的画廊仅十几家,所经营的老照片客户少信息也少,需要花时间研究。他表示参加艺博会时所推出的展品强调经典、小尺幅。画廊参加TEFAF已有4年,对增加客户很有帮助。这些买家主要是藏家而非摄影师。许多客户是在艺博会上首次购买摄影作品。他认为当前的数字化浪潮给摄影作品带来冲击,但大家迟早会对打印作品重新感兴趣,因此他看好摄影作品市场前景。

    同样是摄影画廊的Kicken来自柏林,主人鲁道夫则对记者说他在35年前开始做摄影画廊,当时一些在1920-1930年代活跃的摄影师都还活着,他就拜访这些摄影师,包括德国、匈牙利和捷克的摄影师,找到了一些很好的收藏,如收到“世界是美好的”摄影集卖给了澳大利亚的博物馆,类似的摄影集卖给了加拿大的博物馆。他指出,1930年代美国人还不能接受摄影是艺术的观念。但现在主要是美国人在收藏摄影作品。因此当年他收集的摄影作品想800美元卖给大都会,但大都会的出价不超过400美元。而这样的作品在2011年却卖到了25万美元。他还表示,老照片的买家不仅有美国人,也包括日本人以及以英国人为代表的欧洲人,现在也有了中国买家,如在迈阿密艺博会上中国买家买了毕加索的照片。

    来自伦敦的Hanmilton Gallery则展示了著名的商业摄影师牛顿等3位艺术家的作品,画廊工作人员表示,牛顿的作品改变了摄影甚至电影,但作为商业摄影师他生前似乎并没有被艺术界看重。也许是由于今天时尚文化的蓬勃发展,牛顿作品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整个TEFAF展场上展示摄影作品的画廊不过四五家,都是经营老照片的,但每一家都有独门秘技,令人印象深刻。

    在展会现场记者还巧遇中国驻荷兰大使,不过他却表示是来学习的,把话题转给了同行的中国武术教练费玉梁。据费先生说他在荷兰开武馆,所收藏的艺术品有2万件,主要是镏金铜佛像。佛像在欧洲受到追捧,去年有一件佛像以500万欧元成交。他坦言TEFAF展场中的中国古董价格比荷兰当地贵,当然东西也更好,因此更适宜于远道而来的国际买家。他还表示,中国艺术品在欧洲的外国藏家多于中国的藏家,在收藏上更专业。如外销瓷中有一种“阿姆斯特丹瓷”,先在景德镇用青花构图做成半成品,再运到阿姆斯特丹画粉彩。对此,中国买家还要向欧洲买家学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