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当代精典论述
  • 和田玉玉雕业发展讨论
  • 倪伟滨 / 7月29日
  • 倪伟滨——上海雅园工艺有限公司创始人,“雅园玉道”网站创始人,有玉雕黄浦校长之称,是业内公认的玉雕奇才。

    此文发表于2004年5月

    一、中国玉雕市场发展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原先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进一步的提升,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此被世人所珍视。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促使了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字画、陶瓷、玉雕等艺术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玉雕艺术更受到人们的吹捧,玉雕消费市场也由最初以外销为主的局面转变为今天以内销为主的格局。

    近二十年来,绝大部分国营玉雕厂由盛转衰,处境艰难甚至消失,只有个别厂家适应形势尚可维持。究其原因,经济体制的转型直接导致了玉雕厂家体制的不适应和落伍,从而使大批技术人员外流。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私营玉雕厂和个体加工作坊以这些外流人才为核心,依托农村廉价劳动力为基础,于近年来培养了一批新颖能迎合市场需求的玉雕人才,也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地方玉雕市场。当今竞争的市场生存理念更使各类作坊和私营玉雕厂及时地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变更和生产取向,使玉雕市场更为成熟。

    随着国内玉雕收藏群体的不断扩大,使玉料特别是和田籽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带动了新疆地区和田玉原料的开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活跃。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拉开了以后全国私营玉雕行业新发展的序幕。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港澳台同胞来往的日益频繁,内地私营玉雕企业的产品不断销往上述地区,导致当地大量批发、零售、经销玉雕的商家出现,从而带动了一股玩玉的风潮。随着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繁荣,使中国玉雕市场逐步迈入一个新的成熟时期。

    二、玉器市场的投资前景:

    现今人们更为注重生活品质,对文化艺术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对艺术品的投资意识也不断增强。许多具有文化品位和投资价值的物品日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吹捧。中国黄金和钻石交易中心已经建成,正从侧面反映了这种需求。

    根据美国1999年5月出版的《投资与市场展望》杂志,就今后投资趋势曾经专门做了一次认真的市场调研,并依次列出了几大热门投资项目。分别是:古玩字画、珠宝玉器、集邮、房地产、期货和股票。

    上述排序中,珠宝玉器排在了第二位。个人看法是,珠宝玉器具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是珠宝玉器集品、玩、值于一身,便于收藏,能保值,对保养也没特别的要求。易携带、适合佩戴,能展现个人身份和地位。其次珠宝玉器受经济收入和投资条件的限制比较小,高、中、低档均可,数量可多可少,价格可高可低。

    而相对黄金钻石,玉更有其独特优势。黄金等贵金属只是具有保值功能,世界近三十年来黄金的价格增幅率也只是与各国货币通货膨胀率相等。虽然钻石具有增值能力,但中国的钻石矿和产量比较稀少,大量钻石需要进口,而且钻石饰品在外观、装饰效果和艺术品位上还远不如玉具有文化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玉文化作为从古至今中国传统优秀品德的象征和标准,以及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美观稀有的特性,所以历来一直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宠爱和收藏。目前中国玉器收藏者是仅次于书画和瓷器这两大收藏圈之外的第三大群体,并且随着买卖和收藏的日渐增多,新闻媒体对艺术品知识宣传的加强,收藏爱好者对玉器认识渠道的不断拓宽,这些都为玉雕作品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优秀的文化作品必有其自身的价值,作为玉雕市场的标准,和田玉雕的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人们之所以将投资目光对准和田玉,主要是由于优质和田玉产量日趋减少,由于和田玉玉料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玉雕制作的唯一性,正印了一句俗话:“物以稀为贵”。能够拥有者当以奇货居之。

    其次和田玉属于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中国文化的再度崛起,使它又重新获得了世人的青睐。玉器一向由纯手工完成。由于玉料大小和形状的限制,从设计、制作到完成作品,完全是靠设计师的创意和艺术家雕琢而成,它是集画、雕、磨等工艺的手工精品而非大规模的机械化制品。因此每一件玉雕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思想。这使玉雕作品具有它的唯一性和特殊性,每件作品都有其各自的主题、文化和艺术风格,颇具收藏价值。

    社会进步,劳动力价值的逐年提升,玉料价格的日益上涨,玉雕制作的成本随之上涨,玉石玉雕作品的价格增长有了它的必然性。像玉牌、玉佩等这些原本并不起眼的小玩件在近年来都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但不可否认,玉雕作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暂时还未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市场价格相对于书画、瓷器等品种来说还属偏低。也正因为此,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玉雕的价值时,整个市场将具有更大的投资潜力和升值空间。

     三、我对和田玉雕的认识:

    相对于一件高档玉雕作品来说,玉料本身的优劣和作品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品位决定了其最终的市场价格。由于各地技术鉴定部门对和田玉鉴定标准的模糊和很多徒有虚名的所谓“专家”、“学者”的误导,造成目前玉雕市场价格体系极其混乱。而收藏爱好者本身对玉雕艺术认识的匮乏也使他们对此类投资望而却步。目前购买玉雕品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凭借爱好者本身的文化底蕴和识别经验,同时限制了玉雕艺术的进一步普及与推广,这不失为一个遗憾……

    目前市场上将玉料一般分为山料、山流水、籽料、戈壁料等多种,不同的玉料根据其等级情况价格差异很大。但各类宝石鉴定机构只通过检测玉料的所含成分和物理特性,来判断它是否是软玉,而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他们往往自作聪明的鉴定证书上添加“俗称和田羊脂玉”等字样,为其出具名不符实的“身份证”。使消费者如云里雾里,分不清所买物品的真正价值和产地。

    由于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分辨不清各种玉料产地极其相应的品级,只好凭借皮色来鉴别是否为籽料,最终陷入只沉迷于皮色而忽视了玉料本身材质的收藏盲区。而玉雕收藏者的这种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趋势。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不少人贪图小利,认为花几百、上千元钱就能购买到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玉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很多玉雕经销“伤人”为降低成本促进销售,在进货时不论真假只偏好满皮或是皮色好的玉雕品种,也助长了此类歪风的盛行。

    我个人认为玩玉者先要搞懂玉与非玉的关系,知道玉必须具备哪几点要素:一油、二细、三净、四纯、五硬。其次对于玩家而言不必套用地质学等专业知识去玩玉,一来太过于专业无法掌握,而且这本身属于专业研究范围,对爱好者没有多大的用途。

    其次玉种可分为两大类:(一)无色无皮为山料,(二)有色无皮为籽料,切记籽料的母体还是山料(也就是说不等于没有优质的山料)。

    最后把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二黄、三碧、四墨、五糖,这五个色系我相信已普遍给玩家所认可,细分当然还有好多种。

    自古白玉就是以白为贵,因而大家更偏重于白度。但真正的玉器收藏爱好者都知道,玉雕除了色度外,还必须考虑硬度、油性、纯度等其他综合因素。如均为和田资料,在色度相差不远的前提下,其余几项参数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玉器是论白、论克做买卖。经常看到玉器爱好者一味追求玉器的白度和每克的价钱,反而忽略了其余几项参数的奇怪现象。

    古人曰:“玉不琢,不成器”,但这已不适合现代玩玉的理念。现今的玩法有两种,即玩料和玩工。

    玩料讲究的是材质、造型、皮色和内容,追求的是自然纯朴之美。料要完整无损、材质细润、讲究色纯、同时皮观、形态要有意境,留有想象空间。

    玩工所追求的是工、艺、品三者俱佳的玉雕艺术精品。

    玉雕作品价值的高低还取决于作品的构思、制作的手法和材质等因素,可分四个部分来探讨:材质的优劣、做工的精良、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的展现。材料的优劣和做工的精良是基础,而文化内涵和艺术的展现才是玉雕的灵魂。如果可以追求玉的色度(白度)、大小而放弃工艺和品位就容易进入认识的误区。

    我认为只有集工艺精细、文化内涵、视觉享受和保值为一体的玉雕作品才可称为艺术品,并列为收藏对象。

    随着玉料开采量的迅速增长,“黄金有价玉无价”时代也已经过去。但很多初学者还停留在只要是玉就必然会增值的误区中,却不知那些原材料或艺术价值一般的商品虽然也会升值,但升值空间已经很小,甚至会有贬值的可能。

    对于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收藏者而言,必须选择玉雕艺术精品才能获得更大的升值空间。尤其是一些巧雕的玉雕精品,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具,因而在市场上,巧雕精品有其受欢迎和吹捧,其价格也水涨船高。

    虽然很多人对高档玉雕的投资前景颇为看好,但它毕竟属于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价格高低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其容易受到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自身认知程度的影响。从而使高档玉雕藏品只局限在玉器收藏爱好者这个特定群体里,也限制了中国玉器市场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我想如何普及玉雕艺术将成为今后我们做玉人的重要课题。

    四、我对新疆和田玉的展望:

    由于现代开采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和田玉的产量也随之不断攀升,本人感觉目前月开采量应该相当于前人百年的开采总量……不合理的开采致使资源浪费非常严重,我们不能过分乐观地估计和田玉的矿产储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和田玉资源的匮乏……我建议新疆玉界必须尽快探明新疆地区玉矿的分布和储藏量,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开采制度,保护现有的矿产资源。如果不及时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定会使后人失去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那将是一个中华文明的一大悲哀。这绝非危言耸听!

    其次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什么?我相信摆在我们眼前首要的人物,就是要将前人无法完成的工程在我们这一代去完成它,通过这批专家学者来共同完成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相信这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若干年内尽快制定出统一的和田玉鉴定标准,也就是指:玉材的种类、材料品质的等级、色度的统一等具体划分标准。为何目前在国内珠宝消费市场,钻石的销售能占到了消费总额的八成,而只有近一千六百年历史的钻石之所以能风靡世界,就是因为它早已制定出统一可以衡量其具体等级的4C标准。尽管和田玉的开采历史已有几千年之久,但是由于没有统一鉴定标准,这直接限制了和田玉在国际上的推广。

    在这里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从源头做起,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地质、物理、材料、光学、化学、历史等多门学科专家的配合参与下,制定出统一的和田玉分类等级标准。这是个庞大的工程,如果能让这个标准体系建立起来,才能进一步规范市场,正确引导消费者,促进玉雕市场的繁荣发展,那样和田玉进入国际市场的日子将指日可待。要是我们这代不做,那下一代做起来将会更累、更难。这工程是我十多年来一直有的梦想,但是迫于各种困难,及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因素,一直没有得以完成。我在此呼吁大家,希望能得到各界的支持,特别是新疆宝协和新疆政府的支持。果真如此,我将全力以赴,大力协助,望能在未来几年内将此工程完成。

    尽管和田玉的开采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直到今日我们仍然不了解开采的具体年代和地点,这直接阻碍了中国玉文化的推广,希望深入研究和田玉的开采历史,多写一些有关和田玉历史研究方面的书籍。而这需要新疆当地政府牵头,在文博系统及地质勘探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共同完成。这样就能给后人一个明确的交代,使他们了解中国玉文化的悠久历史,让中国玉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和田玉材质的价值在目前情况下已经得到了体现,材质的优劣已经给玩家所认同,但这只是对和田玉籽料的认识。如果和田玉只是体现了材质上面的价值,而不能在艺术价值上占到同比材质的引导地位,那么在将来对和田玉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目前市场上玉雕仍然以商品居多,作品太少,而艺术精品更是少之又少,在这发展的大好势头下,如何让玩家正确了解、认识玉雕艺术,同时又能合理利用和田玉资源才是当务之急。

    要让和田玉在艺术价值上面得到最好的体现,就必须在新疆地区建立一个现代的和田玉博物馆,在目前暂未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还需要民间自发组织。我相信这是一件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事,此举定会给新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带来广阔的前景。当然这还需要业内人士一起来正确引导这个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中国玉文化。这一天我相信已经来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