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中国传统图案
  • 中华装饰吉祥图符:寿
  • 搜集整理:赵浩钧 / 3月28日
  •  

    寿,《说文解字》曰:“久也”。《董子繁露》曰:“寿者酬也,寿有短长,由养有得失”。

    民间装饰艺术中,常见的表现寿字的作品有“八仙祝寿”、“麻姑献寿”、”松鹤长寿”等。麻姑已被作为民间的神来信仰,这种对寿的追求,反映了强烈的求生意义。

    中国道教文化在民间得以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核心为避恶趋善的求福心理与对仙寿长生的追求。万能之道主宰生死:“行道者生,失道者死”。人的生死由道支配。在道的统领下,避灾求福,长寿永生。

    寿与“兽”同音谐意,兽多以麒麟代表,在古代,麒麟被视为长寿的神兽。在商周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唐代的石刻等文物上有大量的麒麟纹饰。在许多地区,每逢春节,人们抬着竹骨纸扎的麒麟,依次到各家门前演唱,以示祝贺,俗叫“麒麟唱”,内容多祝贺之词。对龟的信仰也反映了这一特征。龟为长寿之物,传说能活千年。直至今日在乡村特别是南方地区的老人们,爱用龟支床足,和“龟龙寿”来作祝寿之词。这都反映了人们对长生的追求。

    如人们对于寿的追求,事实上不仅要求现在生存,本身生存,且要使寿命延长,下及子孙万代,无限延绵。“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是常见的对联,人们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福寿全归”。

    人们希望长寿,因此,“寿”字就被历代人们经过美化、加工,创造出了无数图案化篆书变体寿字,并加寓意名称:写成圆形的为团寿;写成长形的叫长寿;又有取一百种寿字的不同篆书变体字,写在一个圆内,称“百寿团圆”;组成一个大的寿字称“寿上添寿”。这不但是艺术品,而且是给长者最好的祝寿礼品。  由于人们对长寿观念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寿”字远远超过了一般汉字的使用范畴,成为人们用在传统吉祥纹样中表达精神寄托的重要素材。

    在民间以寿为主题的吉祥和祝颂词汇很多。如寿元、寿考、寿康等;祝寿的酒为寿酒;祝寿的文章称寿诗、寿联;祝寿的宴席称寿宴等。人们还通过寓意、谐音等传统图案创作手法,创作了许多寿的吉祥纹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