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是我国古代的礼乐器,最早是陶制,它是上古时期主要的乐器。商周时代,“钟”用铜制作,《诗经》里有演奏“钟”这种古老乐器诗句的记载:“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鼓钟钦钦,鼓瑟鼓琴”。商周时期的编钟,青铜制成,其声响亮,悠扬动听。有着不同音阶的成套编钟能演奏丰富的乐曲。
古代文献中有“圆钟”和“扁钟”的记载。对于这两种不同形状的“钟”,北宋科学家沈括写道:“钟圆则声长,扁则短。声短则节、声长则曲,节短处六皆相乱,不成音律。”古人根据发出不同声音(频率)的“扁钟”组合在一起,命名为“编钟”。
圆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礼乐器,各朝代都有铸的大钟,北京大钟寺就有大小不一、种类繁多的钟。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为“中国古钟之王”。但北京钟鼓楼也有一口大钟,1989年4月,科技工作者对钟楼大钟进行全面测定,大钟总高5.55米,壁厚120~275毫米,总重量约63吨,这口大钟比大钟寺大钟钟口直径宽出0.1米,钟体壁厚出60毫米,钟体重量超出16.5吨,这样一来,从重量上说,北京钟鼓楼大钟应该取代大钟寺大钟,成为“中国古钟之王”了。
钟又是佛教的法器,晨击之招集僧众,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因此,钟可喻觉悟与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