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中国传统图案
  • 中华装饰吉祥图符:枪
  • 搜集整理:赵浩钧 / 3月31日
  • 又称矛,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直刺和扎挑的长柄格斗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东汉以前因各地方言不同,又称金施或金延等,柄称为“矜”。骑兵用矛又称矛肖或“槊”。矛是古代军队中大量装备和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之一。

    矛的历史久远,其最原始的形态是用来狩猎的前端修尖的木棒。后来人们逐渐懂得用石头、兽骨制成矛头,缚在长木柄前端,增强杀伤效能。商朝时,铜矛已是重要的格斗兵器。在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殷代王陵的墓道里,曾发现了成捆放置的大量铜矛,每捆10支,是殷王禁卫兵士的兵器。在1969一1977年对殷墟西区墓葬的发掘中,曾获得铜矛70件。从商朝到战国时期,一直沿用青铜铸造的矛头,从战国晚期开始,较多使用钢铁矛头。但直到汉代,钢铁制造的矛头才逐渐取代青铜矛头。随着钢铁冶锻技术的提高,矛头的形体加大并更加锐利。西汉时骑兵日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出现专供骑兵使用的长矛,称为“槊”。据汉刘熙著《释名》:“矛长丈八尺曰槊(矛肖),马上所持”  (丈八尺约合4米余)。唐代以后,矛头尺寸减小,更轻便合用。根据不同的战术用途,矛的种类增多,《武经总要》中,载有步兵和骑兵使用的“枪”9种,火器出现后,矛仍是军中必备的冷兵器,一直与火器并用到清朝后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