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它是官阶武勋的象征。
戟是将戈的勾、啄和矛的直刺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格斗兵器。戟头在商周时期用青铜铸制,战国末年出现钢铁制品。戟柄为竹木质,其长度按不同使用情况有所差别:车兵用戟柄最长,骑兵用戟柄稍短,步兵用戟柄更短,称为“短戟”。汉朝还出现一种单手握持的短柄戟,称为“手戟”,一人可持两戟并用,故又称为“双戟”。
在唐朝,凡官、阶、勋三方面均达三品的显贵,门外立戟作为标志, 因此“戟门”、 “戟户”是贵族的代称。白居易《裴五》诗云:
“莫怪相逢无笑语,感今旧找门前戟。”
“戟”与“吉”同音,所以它可以表达“吉祥”的意义,象征着幸运和幸福。一幅画着戟上挂着鱼形磐的图案,表示“吉庆有余”。
画有戟的图案,·可以用来祝别人科举及第,因为“戟”与“及”、 “即”谐音。
画着花瓶上插三支戟,旁边放一个芦笙的图案,可以用于祝颂亲友官运亨通“平升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