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彩绣做成的绣球,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
在古代,有些地方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龄,就预定于某一天,这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扔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扔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姑娘抛出的绣球,代表着姑娘的心。抬新娘的花轿,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以图吉庆瑞祥。
每年正月十五“灯节”,人们以布和纸扎成长龙,由几十个壮汉舞动。舞动着的龙正戏耍着一个“绣球”。这是一个标志着新年伊始祈望丰产的节日,舞动象征着春天的风调雨顺。
在表示喜庆、吉祥的“狮子滚绣球”中,由一人执绣球远引狮子舞动。俗传,雄雌二狮相戏时,它们的毛缠在一起,滚而成球,在滚动的过程中帮助幼狮孵出。所以,绣球在这里可以作为一种象征繁殖的吉祥物。
绣球的各种变形图形“绣球锦”、“绣球纹”,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