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男女,一穿上裤装就必须扎上裤带。可是您可曾想过古人是不是也用裤带?
如果在欣赏古人物画的时候,您曾注意到古人的穿着,一定会发现古人还是得用裤带。这些裤带有皮质的、金属的,和现代人没什么不一样。所不同的是古人对裤带环颇为讲究,有铜制的、铁制的,有鎏金制的,甚至玉制的,其中以玉制的裤带环让人印象最深。
玉制的裤带环,通称为玉带扣或玉带钩。前者通常左钩右扣,是成对的。而后者,则为单件。虽然有些玉带扣、玉带钩是素面的,但大多数带扣和带钩上都雕有各种动物,其中以螭形或鸟纹最为常见。
根据文献记载,玉带扣及玉带钩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就已出现,但传世的还是以明、清两代作品数量较多。
明、清时期的带扣或带钩,大多是高浮雕螭纹,有单螭的,也有双螭的。双螭的,大多为弯钩处雕一大型螭头,相对的位置则镂雕着有头有尾的行螭,工艺好的作品,生动有力,栩栩如生。不过也有些带钩在行螭部分换成蝉纹或花果纹。
带扣、带钩的材质以玉及金属为多,但也有用象牙、木头、水晶、玛瑙或琥珀制成的。带扣、带钩可供陈列展示,也可作为把玩的玉件。最近有些珠宝设计师也偶会用中国绳结或宝石镶嵌带扣或带钩,不过往往因为形体太大而不适于女士们配戴,如果装上镜框反可作为墙上的挂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