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家碧玉”用来形容那些出身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与成语“大家闺秀”的意思相反。
碧玉原为人名,刘姓。历史上为晋代汝南王司马义之妾。相传碧玉其人虽然没有倾国倾城的绝美姿色,但是她亦有一番娟秀清丽的容貌,让人越看越有韵味,忘却俗世红尘种种烦丝愁绪。同时歌声优美,如同天籁,深得司马义的宠爱。诗人孙婥应司马义之请,作有《碧玉歌》两首。其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其二: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难,回身就郎抱。后世便用“小家碧玉”典故来形容那些出身微寒,但是容颜清秀美丽同时心地善良的女子。
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对于美女的赞美辞藻真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其中,玉与美女的联系最为广阔。既有“美人如玉剑如虹”的诗歌赞美,也有“金枝玉叶”、“金童玉女”、“小家碧玉”、“花容玉貌”、“冰清玉洁”、“亭亭玉立”等成语典故的美誉,也有“玉容”、“玉面”、“玉言”、“玉步”、“玉腰”、“玉心”、“玉发”、“玉目”等海量词汇的描述,更有“弄玉”、“黛玉”、“湘玉”、“碧玉”等以玉为名的取名传统。中华悠久的玉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塑造者我们中华民族真善美的审美,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