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卧薪尝胆
  • 玉鹤凌风 / 4月14日
  • “卧薪尝胆”原指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而打败吴国,兴复越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的故事。该事迹经过后人广为流传,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历经失败与挫折的打击之后仍然发愤图强,刻苦自励,奋勇向前的不屈精神与顽强斗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不经磨难非英雄。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侥幸,也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坚韧前行,即是中途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丧气,半途而废,更会激发其气贯长虹豪气冲天的雄心壮志。孔夫子周游列国宣讲儒家教义但不受青睐,虽然惶惶如丧家之犬,但仍不失以仁义治天下之抱负,以致广授教义,致使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蒲松龄一生郁郁不得志,屡次上京赶考尽皆名落孙山,但没有灰心丧气,人生已然失败。而是借助勾践与项羽的故事激励自己,重新振作,他在一副对联中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从而静心写作,广罗天下奇闻异事,写就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小说集《聊斋志异》,其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生路途,磨难不是成功的绊脚石,而是让助自己向更辉煌成功的阶梯。佛教有“凤凰涅槃”之说,道教有“百炼成金”之术,儒教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法,都在指引着我们,千锤百炼而不倒的人才会在苦难中寻得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古有勾践卧薪尝胆,今有仁人志士继往开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