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散财童子
  • 资料整理-玉鹤凌风 / 4月18日
  • 据《华严经》中记载:善财为文殊菩萨曾住过的福城中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家中自然涌现许多珍奇财宝,因而取名为「善财」。不过善财童子却看破红尘,视财产如粪土,发誓修行,终成菩萨。后来世人常常供奉散财童子之像以祈求能够招财进宝,财源滚滚。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个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因为同唐僧师徒为难,后来被观音收服,作了善财童子。这当然是小说的演绎,实际上善财是佛教菩萨名,为梵文的意译。据佛经上讲,福城有位富有的长者,育有五百童子,其中的一个出生时,各种珍宝自然涌出,所以就给他取名“善财”。善,就是多的意思。善财聪明活泼,深得长者的欢心,但他视钱财如粪土,一心修行佛法。此时,文殊菩萨正在城东庄严幢娑罗林中说法。善财就去向文殊请教佛法真谛,文殊教他去向各位“善知识”求教。原来佛家称朋友为知识,意为“我所知所识之人”,若其人善,则为善友善知识,其人恶,则为恶人恶知识。就这样,善财告别文殊,开始了游历寻访的历程。他历尽艰险,游历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了菩萨、比丘、婆罗门、长者、商人、医师、国王、佛母等五十三位善知识,最终得到普贤菩萨的点化,得成正果。这个过程被称为“五十三参”,历来是佛教所宣扬的执著求法的典范。

    在中国,关于“五十三参”的偈赞与艺术作品十分普遍,有些大型寺院塑有表现这个题材的大型群像。而在观音像的两边,往往侍立着男女童各一,左边的就是善财童子,右边的则是龙女。观音本是善财参拜的第二十七位善知识,佛经中并没有善财成为观音胁侍弟子的记载,但民间因为“善财”之名,而把他看作财神,又因其“童子”的形象而被求子的妇女所膜拜,其俗神的性质已深入人心,这或许是他与观音被结合在一起供奉的原因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