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苏武牧羊
  • 玉鹤凌风 / 4月19日
  • 苏武牧羊为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之一。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手持汉符,牧羊为生,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后世常常借“苏武牧羊”这一典故来形容宁死不屈之节气,坚韧刚强之毅力,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后人有对联誉道——武功洵文薮史典名城:肇周承后稷,挈渭抚秦关。昭明郡望,六派衍苏宗,陇镐地灵开锦绣;子卿树国族精忠首范:吞毡标大节,啮雪铸邦魂。奕世楷模,千秋垂令誉,中华人杰奠绥和。

    而在苏武牧羊的同时期,李广的孙子李陵由于孤军深入大漠,与李广利的大部队失去联系,在匈奴的重重包围之中支撑不住,于是率部投降,最终在匈奴娶妻生子,终老大漠,与苏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后世常常在赞誉苏武的崇高时总是会相对的贬低和鄙视李陵的屈身求全。我们不能呵求历史人物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对错,只是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之中,在信息即为闭塞的情况下不了解苏武与里陵在匈奴的生存境况,让苏武与李陵的行为正好成为了一正一反的典型。这种典型正好激励着我们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矣。

    文天祥诗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在中国正统思想儒家教义中,气节与名声,忠诚与刚毅,尤为儒士所看重,孔子云“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孟子更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对于君子品格的定义。文天祥与苏武一样,在精神人上面烙刻着不屈不饶,气节重于泰山的伟大思想与崇高人格,陷于元朝铁窗之中,而怀大宋复兴之志,虽有元朝丞相职位之相诱,但始终怀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视死如归的情怀。像苏武文天祥这样的仁人志士,在中国历史上面浩若星汉,他们及时支撑着中华民族前行的脊梁,而非李陵这种泛泛之辈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