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前三十回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三件东西—天象、美人、玉玺。
《三国演义》这本书从头至尾都将天下兴亡、英雄福祸生死与不同寻常的自然现象或突发的诡异事件联系一起。在第一回中将冰雹地震干旱洪水大雾霜雪什么的集中罗列在一起集中爆发,用以寓示东汉王朝气数将尽,朝纲衰败,祸端兵灾风起云涌;这种思想渊源于原始社会的对自然现象的神话崇拜以及凡是占卜问天的巫术思想,中间经过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造之后,以君权神授,天人合一之思想教育天下人,国家兴则祥瑞出,国家亡则异端现,从而深入到中国人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罗贯中这位落魄的不第秀才当然是坚定不移地奉之为判断天象兴亡的思想指南,对于东汉的衰败,只能将所有的不祥之兆都集中在一齐爆发才能解三国群雄并起,兵灾不断,纷争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祸端。
至于美人则是三国故事不能不少的噱头之一。每一次当英雄无法解决的事情时,美人则会用绕指柔、断肠泪、蜜剑嘴来慢慢讲大事化于无形,董卓吕布之流沆瀣一气,一个拥兵之众,一个勇武冠天下,自然是诸侯联盟,刘关张三英齐战也奈何不得,于是有了貂蝉出马,先是美人计魅惑吕布之心,然后连环计送与董卓帐下,再是离间计唆使董卓吕布二人不和,同盟风崩离析,再是诱骗董卓回宫,里应外合将董卓除之,貂蝉与吕布,英雄美人,终得眷属。只是在罗贯中看来,女辈之流,只能是英雄的棋子和工具而已,刘备不是用“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来安慰关张么?这真是让后人笑话,女人能一手定乾坤,西施惑吴王,昭君安外邦,貂蝉除董吕。在罗贯中这些穷酸书生看来,女辈除了生孩子和美色诱人之外,别无它用,这也是中国数千年来尊男贬女思想流毒的体现,至于书中刘安杀妻待刘备,读起来实为反人类反人伦之感,更让我心生对刘备的厌恶。三国故事,要写美人,不写男人读了不起劲,写了尽是些糟粕不耻之事,三国演义本出自民间的话本戏曲,其间观赏者大多是些底层的百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便对女人极尽贬低之能事,只能说最智慧的是人民大众,最无知的也是人民大众。至于周郎小乔,怎不见罗贯中酸书生写就一笔呢?
玉玺,简介促成了三国鼎足之势。玉玺本是卞和献与楚王之和氏璧,后来经过秦王打磨而成,代表真命天子之物,颁发指令文书盖章之用,意为经过天子首肯,特为号令天下。后经过董卓掠天子入长安,一把火烧尽了洛阳官邸,不见了传国玉玺,后被孙坚从井底一宫女身上打捞出来,自此,三国演义前三十回中,与玉玺发生的纷争就此拉开的序幕。
先是曹操集天下诸侯征讨董卓,孙坚为前部先锋,袁术为粮草官,袁术有称帝野心,觊觎玉玺,不发粮草与孙坚,致使孙坚不能攻坚,二者不和,联盟乌合之众,各怀心思,无心恋战。致使曹操大骂“竖子不足与谋”于是联盟因玉玺之争而瓦解。
罗贯中在写此故事时,有意突出玉玺的具有的神奇的力量,袁术向孙坚讨要玉玺,孙坚发誓若在手中,必遭万箭穿心,结果孙坚果为两个无名小辈设计乱石乱箭射死。正应誓言,我读三国故事,不羡曹操兵多将广,刘备假仁假义,而羡慕东吴将士一心,每临大难之时,便有英雄相处,乱狂澜于既倒,抚大厦于将倾,而且英雄人物皆是青年才俊,小霸王孙策立江东基业,至死不过二十五岁;周瑜赤壁之战,亦只有三十四岁;陆逊猇亭之战,不到三十;孙权接兄长之位,只有20岁;可以说东吴都是初生牛犊但在三国之中纵横捭阖,在群雄纷争之中建立基业,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真是少年英雄尽在东吴而已;至于曲有误周郎顾的佳话更是让人心生钦羡了。而玉玺对于东吴基业则有首功。正是孙策将玉玺与袁术换得士兵三千,以此为军事资本,先取丹阳,再平吴郡,后定会稽,江东既平,东吴基业已成。
有人因玉玺而兴,则亦有人因玉玺而亡。袁术得玉玺之后,便为诸侯之中第一个称帝者,这让曹操有了兴兵攻打之名,各路诸侯也是大骂袁术逆天亡道,纷纷避之不及;吕布本有嫁女之意,后经过陈珪劝诫遂罢之;孙策则与曹操一南一北前后夹击袁术,最终袁术惶惶如殇家之犬,吐血而亡;而曹操一面解决袁术之时,顺便东进徐州,与刘备一道扫除了吕布这三家姓奴,虎狼之辈;至此玉玺归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更是飞扬跋扈而已;从此东汉风云,曹操平定诸侯功劳最大,至于官渡之战灭袁绍,后有远讨乌桓,至此北方之地尽属于曹操控制矣,曹魏之势,至此而成;后有南下长江,灭刘表,定张鲁,平马腾,只是赤壁一战败北,至此三国成鼎足之势;似乎罗贯中在写曹操时,将其功劳尽属于玉玺而已,此则罗贯中贬曹操而尊刘备的伎俩而已,玉玺只是催化了袁术的称帝之心,加快了自我灭亡之道,至于曹操用兵伐谋,则是于智谋攻心、用兵入神之结果而已。历史不能假设,袁术被皇权迷惑,借玉玺而企图定天下事;孙策少年天才,不借玉玺而背天下之大不韪,终成一代枭雄;两者对比,可以鉴今。
在三国故事中,道义之举,权力之争,智谋之用,兄弟之情,读来有喜有悲,有乐有愁。其中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国人的智慧全都用来与人斗去了,不读也罢,读罢更生对现实的悲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