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呈祥的典故出自《论语•记问》:“天子布德,将至太平,则鳞凤龟龙则为之呈祥”。该成语具有祥瑞吉庆,和平幸福的美好寓意。
作为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现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标志和象征,是炎黄子孙的从古至今都引为自豪的图腾。
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雨、雷、电、霓、虹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是龙的主要集合对象,因此,龙常常被称为“鳞族之长”、“众兽之君”。
凤是古人对多种鸟禽和某些游走动物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长翅膀的鸟禽是风的主要集合对象,因此,凤便登上了“羽族之长”的宝座,有“百鸟之王”之称。
龙有喜雨、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等神性。
凤有喜火、向阳、秉德、兆瑞、崇高、尚洁、示美、喻情等神性。
凤的取材对象主要是鸟禽,而鸟禽绝大多数都是喜欢温暖,喜爱阳光的,因此,凤凰又称“太阳鸟”、“阳禽”、“火精”、所谓“火凤凰”、“丹凤朝阳”是也。这样,从新石器开始到盛行阴阳五行学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凤大多是以“阳物”的面貌出现。而龙因其取材对象多为“水物”、“水兽”、“水象”,从而在其形成的初期,基本是属“阴”的。
到秦汉开始,龙和凤的关系有了变化,龙的身上开始有君主帝王的神性——君主帝王都说自己是“真龙天子”,如秦始皇称为“祖龙”,汉高祖是其母感蛟龙而生,而且生的“隆准而龙颜”,汉光武帝“梦赤龙”,等等。
既然帝王们称龙比龙,作为对应,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称凤比凤了。帝王服“龙衮”,帝后便戴“凤冠”;帝王住“龙邸”,帝后便居“凤楼”;帝王有“龙火衣”,帝后便有“凤头鞋”,等等。
这样一对应,龙凤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凤由“阳”转“阴”,整体上趋于“雌性化”,而龙由于成为了帝王的象征,由“阴”变“阳”,整体上趋于“雄性化”了。龙凤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由此确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神性的互补和对应,使龙与凤走到了一起:一个是众兽之君,一个是白鸟之王;一个变化飞腾而灵异,一个高雅美善而祥瑞;两者之间的美好互助合作关系建立起来,便是“龙凤飞舞”、“龙凤呈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