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小波——新疆玉石雕刻大师
本文发表于2009年11月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玉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一。新疆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名扬世界的中华民族瑰宝——和田玉。新疆和田玉“聚天地之精华,凝山川之灵气”,是新疆的优势资源,其开发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华夏民族特有的玉文化、玉意识、玉道德,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田玉从生产工具逐步发展成为装饰品及至精工雕琢而成的工艺品,无一不是玉雕艺人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新疆玉雕工艺的快速发展得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由来自北京的几位知名玉雕艺人帮助新疆创建了第一家玉石加工企业——新疆玉石雕刻厂。这让我们新疆从此有了加工和田玉的技术能力,并逐步发展、提升。在20世纪80年代陆续培养了几批玉石雕刻专业技术人才,并相继派人员到北京玉器厂和上海玉石雕刻厂学习,进行更进一步的深造。此后,这些学成归来的玉雕艺人们,把南、北风格的玉雕工艺技艺融入到新疆玉雕的工艺中,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形成了新疆玉雕工艺独有的风格和雕刻技艺,使新疆玉雕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现在同行中又不少人都是经过严格培训出的专业玉石雕刻人才,迄今为止,已有多位同仁荣膺中国玉雕大师和新疆玉雕大师称号,这些同仁为我们新疆玉雕工艺发展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和贡献。
玉雕工艺中的花鸟类玉雕工艺有着它独特的历史根源。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商代晚期,安阳阴虚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龙、玉凤凰、玉鹦鹉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战国——汉晚期出土的玉鸽、玉鹰等饰品,工艺手法造型独特、简练。这种简单造型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的直观视觉。他们有着优美的线条和古朴的形态,那时候的玉雕艺人们用最原始的工具,最简陋的条件,雕刻出了流芳千古的珍品。
从唐朝到明朝,又一个新的玉器时代,花鸟类玉雕工艺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随着雕刻工具的进步,工艺造型的多元化,还有少数民族风格的融入,花鸟类玉石雕刻工艺发展为以镂空题材为主,将各种花卉、植物和鸟兽有机结合在一起,动静相宜、相辅相成。特别是宋代,在中国玉雕史上,花卉玉器以宋代最为精美。各种雕工精细,形态优美的花鸟形玉佩最能反映宋代花鸟类玉雕的水平。尔后,元代典型的海东青攫雁佩中云、水以及鹊、雁皆以极深的镂雕法去处理,加强了玉雕的深厚度,使得主题及旁衬凸显立体感,显示了元朝玉雕工艺的高超水平。
到清中期——清晚期的时候,花鸟雕刻工艺已达到雕刻艺术水平的巅峰期。制作出的产品由单一观赏形演变成以实用形器皿类造型为主的产品,如凤樽、凤觚、花熏、花鸟瓶等,他们既有较强的观赏价值,也充分展现出了它们的实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意识水平的广泛提高,现在的人们更加认识到和田玉不可多得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玉石产品具有的独特的辟邪、护体的功能,让人们对玉石产品更加热衷和喜爱。于是将玉石雕刻成各种各样的饰品和工艺品,用以佩戴和收藏,对产品的工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随着镂空技法的快速发展,在吸收古代花鸟类题材写实的基础上,花鸟类产品从构图章法到细部刻画都有新的变化,穿枝过梗,疏密有致。常用的花鸟有梅、兰、竹、菊、松、牡丹、喜鹊、凤凰、仙鹤、绶带鸟等,师承自然,追求逼真,打破了传统花鸟造型简单、技法单一的缺点。在产品设计的布局上不但讲究整体造型,对比关系,还注重产品的季节、习性,这样使情趣更生动、造型更准确。
随着玉雕工艺的飞速发展和玉雕工具的日益先进,花鸟类玉雕工艺力求造型的唯美,雕工的精细,并在设计上以吉祥、如意、平安、富贵等蕴涵特殊意义的图案为主题,体现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祝福。这些玉雕产品每件都有符合它们主题的名字,其中有些是谐音起名而来,如“喜上梅梢”、“官上加官”、“年年有余”等。有些是以寓意起名的,如“吉祥如意”、“五子登科”、“多子多福”等。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和当今市场的较大需求量,大力拉动了玉雕产业的飞速发展。随着玉石材料品类的增多和加工大军的涌入,使我们新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玉石雕刻市场。纵观玉雕工艺的现状让人喜忧参半,高水平专业的玉雕工艺制作者制作出让人们一致认可的赏心悦目的玉雕精品。他们无论从玉器的造型设计上还是雕刻上都下过一番不小的功夫,力求做出能真正反映玉雕文化精髓的作品,让每件玉雕工艺品实现从工艺价值到市场价值的统一升华。但现在玉雕工艺产品中,也存在不少杂乱无章、鱼目混珠的产品。特别是花鸟类玉雕产品,更是首当其冲。他们的制作者都是没有经过正规学习过传统工艺技法的人,在大市场和高利润的驱动下干起了玉石雕刻这行,凭借他们的机智和仿造水平,随心想象、粗制滥造,严重影响了玉雕工作的正常发展和前景。
玉雕工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艺,需要我们积极用心,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使之发扬光大,永远屹立在民族文化之林的顶峰。新疆玉雕工艺的水平有待于同仁们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我们要在当今和田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选料、设计到制作,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传统到位,开拓新思维,创作出更多具有华夏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把我们新疆所特有的和田美玉工艺品更广泛、更全面的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