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御制白玉茶壶2008年秋拍成交价:722万港元
高毅进竹节壶2011年出牌成交价:112万元
朱金忠白玉茶壶
翟慧中松溪论书提梁壶
当代玉器相当大部分处于百万元区间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千古名句将晶莹剔透的冰和温润无瑕的美玉联系到一起。无论是酒壶还是茶壶,当这一物件应用在人们生活中之后,就有相应玉质产品出现。历代都有能工巧匠留下传世美器,现代更有多位器皿雕刻大师的经典之作呈现。因为它们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所以在当今的玉器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拍场玉壶9成出自乾隆时期
尽管在拍卖市场上,明代玉器的成绩非常突出,创高价的玉器半数为各种器皿,器型有杯、执壶、碗、炉、樽以及各种仿古器皿等。但是细分到明代玉壶,就十分罕见了。明代玉壶上拍数量仅次于清代,但是相差甚远,已成交的仅为13件,成交价也远不及清代,超百万元的仅一件。其中高价成交的明代玉壶很多出自名家收藏,收藏传承有绪,如Hartman 夫妇旧藏等。2007年秋拍,香港佳士得推出一件明末白玉龙柄执壶,拍到了240.75万港币,是当时价格最高的玉壶。
受皇帝喜好影响,清代玉器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时期,尤其是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更是对玉壶青睐有加。目前拍场上已成交的玉茶壶、执壶有70件左右,其中90%是乾隆时期的,成交价高者也在其内。相比之下,明代的执壶要比同时代的茶壶更为盛行,在拍场上明代玉执壶约占该类拍品三分之一左右的数量,而茶壶的数量连清代同类拍品的零头都不到。不过从拍卖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乾隆帝多次作诗赞誉,对中国现代玉雕影响颇深的痕都斯坦玉器在玉壶拍卖中,表现平平,成交价格最高的目前为200多万元,大部分在数十万至百万元区间。比较之下,痕都斯坦风格的玉壶价格在整个玉壶制品中还有一定上升空间。
汉代:玉壶是王公贵族的奢侈品
最早的壶和今天人们所说的壶功能和形态并不完全一样。宋代以前的壶一般用作盛酒器具,不是茶具。酒是古人不可或缺的饮品,因此,酒具五花八门,如卣、尊、彝、卮、爵、觯、角、觥、觚等等,每种器型又有很多式样,壶是类似尊的一种式样。汉字以形造字,所以最初的壶看起来就与壶字极为形似,有的有盖,有的没有,但没有壶嘴、壶把。到了汉代,人们饮酒多为席地而坐,盛酒器皿自然也置于地上,故而器皿多为矮胖。
汉代以前,玉器基本都用于祭祀和工具,到了汉代随着玉器生产技术的发展成熟,玉质器皿和玩赏品出现了,玉制壶盛行于西汉,其观赏价值高于实用价值,是王公贵族的奢侈品。
唐代:玉壶多存于诗歌中
王昌龄将玉壶冰心“发扬光大”,后人皆知,其实“玉壶冰”作为诗歌意象一直是久写不衰的。从初唐的骆宾王、盛唐的王昌龄,到晚唐的温庭筠,它始终是一个备受青睐的抒情载体。据全唐诗粗略统计,约有三十多位诗人,五十多首诗作,涉及“玉壶冰”这一内容。虽然玉壶在唐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实物的玉壶并不多见,主要因为唐代崇尚金银器,玉器虽然品类丰富、工艺精湛,但是器皿较为少见,而且也以碗、杯、盅、盏、盒为主。唐代已经出现一种称为执壶的器具,也名注子,已颇像现在壶的样子,但还没有盖子。唐代的执壶仍属酒具,那时饮茶还不用壶。历史上有名的画卷《韩熙载夜宴图》,由著名的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就描绘有注子。
南北宋、辽、西夏、金及元代都不是玉器使用和制作的高峰时代,尽管宋代瓷器追求类玉类冰的温润和纯净,青瓷、白瓷的提梁壶、葫芦壶、瓜棱壶等屡见不鲜,但是真正玉质的壶却不常见。
明清:玉器制造技术高超
明代至清代,尤其是清中期,玉器制造技术特别高超。扬州出现不少大型玉器,以苏州为中心雕琢各种精巧的玉器,这一时期的玉质以新疆软玉为主,也常见青玉、绿松石及稍晚些时候大量出现的翡翠、青金石以及各种宝石,还有与金银宝石镶嵌工艺结合。
玉壶、玉杯是明清两代最有时代特色的器皿,执壶、茶壶等造型、品种都非常丰富。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所藏明清时代的玉壶不少。从明代开始,饮茶方式与唐宋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盛行叶茶。饮茶方式的改变也使得明代的茶具得到改进发展。开始直接用壶泡茶叶,并逐渐成为时尚。茶壶的名称也于此时出现。壶的使用弥补了盏茶易凉和落尘等不足。
尽管玉器制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但玉壶更多地代表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寄托,即使是皇家也没有奢侈到将它作为日用品,更多是陈设品和赏玩之用。
玉器市场“厚古薄今”原料价或将带动成品价
与整个玉器市场“厚古薄今”的风气一样,喜爱收藏当代玉雕的人群远远多于古玉收藏爱好者,玉壶也同样如此。随着玉石原料价格的不断攀升,成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雕玉大师,被当下被藏家认可。市场活跃的擅长雕刻器皿件的有柳朝国、瞿慧中、俞艇、宋鸣放、高毅进等人,他们分别代表了南北玉雕流派的风格,各有所长,在小型牌、佩大行其道的当下,还能坚守着自己的风格,雕刻最费工夫的器皿件。
市场上名家大师雕刻的器皿件有的已经接近千万元,有相当大一部分处于百万元区间,而他们所做玉壶多在数万元区间,在所有器皿中属于中低价格。其中价格最贵的为2011年北京海士德春拍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毅进所做竹节壶,以112万元成交。
另外2011年西泠印社秋拍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中宋鸣放雕刻白玉香草纹茶壶以40.25万元成交,在代玉壶排名成交价排行榜第二,宋鸣放为“炉瓶七君子”之一,这件拍品为痕都斯坦风格薄胎茶壶并茶杯一套。又如专门从事玉雕拍卖的北京博观拍卖在2011年秋拍中举行了“轻琢水云——中国玉雕大师俞艇年度作品专场”,其中有玉壶5件,一件极能代表俞艇风格的青玉西番莲瓣纹壶以23万元成交。在当代玉雕作品价格普遍暴涨的情况下,加上自古人们对玉壶所寄托的情感,相信未来当代玉壶雕刻作品还有更大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