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玉器收藏之误区
  • 资料整理—玉鹤凌风 / 6月6日
  • 第一、厚古薄新

    古玉有着它的特殊性,也就是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经过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古文物是十分有限的。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尚古文化的国度,也有收藏古玉的传统,许多传世古玉早就被各级文物部门锁入”深宫”,偶有漏网之鱼,也早被成千上万古玉淘宝者们纳入囊中,依稀为贵致赝品泛滥。此外,玉器的价值一定程度上由喜爱者的多寡决定,虽然市场有众多玉器,而藏家们对古玉趋之若鹜,青睐有加,导致古玉价格节节攀高。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便大肆伪造古玉售卖。

    事实上,全国各地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所谓古玉市场中。赝品占了绝大部分。

    古玉伪造,自古已然。在当前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要消除这种现象,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交易行为是一方面,而消费者转变自身收藏观念也很必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赝品正是消费者过度需求的衍生物。

    在古玉日趋稀少、明清玉价不断攀升的趋势下,收藏新玉不失为投资保值的一项明智选择。运用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等现代工艺打造出来的新玉精品,在做工上其精巧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就拿最普遍的钻孔技术来说,古玉上的孔或多或少会留下凿刻的痕迹,而现代运用超声波技术在玉器上钻孔就可以不留任何痕迹。新玉精品代表了当代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同古玉珍品一样,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第二、重表轻里

    这是藏界通病,考其根源,大多由于不能辨料,只好凭借皮张肯定是否籽料,最终堕入盲目,沉迷于皮张,忽视了玉质本身。藏玉者的这种偏好,也影响到了市场销售,当然玉商是跟着买者的喜好下菜的,所以一些玉商进货时,一般偏好满皮或大红皮的件头,这样的皮张如果加上没毛病的好玉种价钱是奇高的,他们专挑玉质杂混、色泽黑青的,认为物美价廉,花少量的钱就买到了这么高级的红皮玉器。姑且不论这皮张是真是假,或是人工加色,就算全是真皮,没有好的玉种,那是一点戏都没有的。

    第三、重玉轻工

    和收藏古陶瓷一样,人们通常也是收藏古代的玉器.而且多是收藏宋元明清的,更古的玉器很难判别真伪。收藏现代玉器的人也有,但远不如前者多。只要是货真价实的玉器,其价格只会升不会降。主要由于现在优质玉器原料越来越少,能收购的好的古玉器也越来越少。人们购买收藏玉器时特别注重材料收藏玉器如何判别材质?学会判别玉器材质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收藏者没那么多精力花个七八年去积累的。所以看材质不如看工艺,一般工艺适真、玲珑活泼的卉玉器,其材质也肯定好。因为当时制作工艺的师傅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去雕刻,没有好的材质。是配不上其工艺的。就像绘画大师的好作品,其用的宣纸也肯定质量好,不会随便拿张废纸来正式作画的。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玉质、玉色、光泽、密度、绺裂、玷污等等都是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忽视。但是,”玉不琢不成器”,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铊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的标志,不可贸然集之。

    第四、重白轻脂

    玉器以白为贵,北方比南方更看重白度,这本不错。可是真正的藏家都知道,玉器除了色度之外,还必须综合考察其油性、硬度、韧性等指标。如果同为和田籽料,在色度相差不远的前提下,其余几项就显得尤为要紧。玉器加工完成后,价值的高低还取决于手工和有无绺裂等毛病。经常看到有玩家根据玉器白度定价,而将其余几项指标视若无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