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龙马精神
  • 吴官正 / 8月11日
  • 该典故出自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龙马是传说中象龙的骏马,“精神”在这里不是名词,而是活跃非凡,生气腾腾,动力十足,龙马精神被用来形容具有龙马一样旺盛的精气神和非凡的能力,从而引申出人们旺盛的斗志和炽烈的奋斗热情。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古人认为,龙与马都是互变的,《周礼》上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记载“马实龙精”,这些都说明龙与马在古人心目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象征神力、阳刚、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易经》中说“乾为马”,乾即是天,古人把马当做天的代表,常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即是借天马奔腾不止,生生不息来鼓励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们为着“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理想而奋斗,前进。

    非凡超群之能力,匡济宇内之志向的志士仁人常以千里马自居,文则怀安邦济国之策,做天下清平之事;武则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诗云“麒麟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千里马已是如此,遇不到伯乐,则以出世之身怀入世之大志;遇到伯乐,则是腾龙变化,风驰电掣,惊天动地。战国时燕王有“千金市骨”之说,筑黄金台,用千金买来千里马的骨骸,以表达求贤纳士之强烈渴望。龚自珍有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中即是用万马来比喻泱泱中华浩若星河的人才散发光芒,照亮晚清社会的黑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凡出现马的意象,大多是壮怀激烈,大展鸿途的格调,带着都是明朗光明,雄姿引发的气概。

    千里马在今天,则是在各自的领域与纵横驰骋,各有建树的领军人物,为着理想奔腾不息,为着事业奋斗不止,都是当今生活中最可爱的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