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当代精典论述
  • 和田玉在金融风暴下的走势之我见
  • 吴元全 / 8月12日
  • 吴元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玉石分会副会长,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南阳玉雕研究所所长

    本文发表于2009年11月

    2009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肆虐全球,至今尚未见底。源于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又在全球迅速蔓延。在此大的经济环境下,国内的玉器行业和玉器收藏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作为备受国人推崇的和田玉,前几年“疯狂”涨价的势头明显减缓,有的中低档和田玉已经出现了回落的势头。为此,业内人士开始担忧和田玉的前景,这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虽然目前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和田玉作为玉石家族,有其自身的诸多独特之处和优势。这些独特之处和优势,足以让和田玉战胜危机,转“危”为“机”。对此,我们应具有充分的信心。

    一、和田玉自身优势明显

    和田玉位居中国四大名玉之首,是一个特定的玉石品种,是白色透闪石玉的特定名称,因产于新疆和田等地而得名。和田玉白如凝脂,温润晶莹,光滑细腻,天生高贵气质。因而被称为中国当家玉、帝王玉,其优秀的品质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玉无法比拟的。

    和田玉不但美丽,而且承载着中华文明、中华玉文化,这也是其它玉所无法企及的。考古发现证实,和田玉的利用历史已有四五千年,开始于5000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并于3500年前的商代中晚期,成为王室用玉。之后又被孔子赋予了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君子比德于玉”从此千古传颂。

    杨伯达先生总结和田玉的内涵有:1.美丽,2.神物,3.宝,4.德,5.收藏。翡翠虽然也很美丽,但它没有那么多文化内涵,甚至有专家固执地认为,只有和田玉才是文化意义的 玉,其它五彩缤纷的玉只能算市场上认可的“玉”,而不具备文化意义。这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和田玉在人们心中的牢固地位。所以我认为,和田玉的优秀品质和文化优势,是人们崇尚它的最重要原因,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已使和田玉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思想深处。很多人购买和田玉,并非为了升值,更多的时候是寄托了中国人对玉文化的特殊情结。这是谁也动摇不了、改变不了的。所以说,中国人对和田玉的崇尚将是永久的,这是和田玉发展的最大优势。

    二、盛世藏玉的大格局有利于和田玉的发展

    中国自古有“盛世藏玉”之说,历史上的盛世之期,无不是玉器业兴旺发达之时。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物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活品质,关注健康,关注理财和投资。而和田玉的吉祥寓意,中华民族有爱玉、尊玉、馈赠、收藏、佩戴的习俗,使和田玉在民间倍受青睐。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印采用新疆和田玉制作,之后陆续推出了奥运“金镶玉”奖牌和奥运福娃。奥运会与和田玉的结缘,加之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得和田玉在全世界的认知度更高。和田玉备受关注,进一步深入人心,消费群体迅速增加,掀起了和田玉收藏消费的新高潮。虽然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但和田玉的影响和知名度在进一步扩大,奥运会经济的惯性必助推和田玉走向新的发展高度。

    近年来,大量民间资本纷纷转投和田玉,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和田玉的独特价值有可能使其转“危”为“机”

    全球性金融危机加剧了珠宝行业的变局,黄金珠宝、钻石跌宕起伏。但从一年多的市场情况看,品质好的玉石供应价格却岿然不动,甚至还有上扬的趋势。特别是和田玉价格涨幅虽然没有2006年、2007年两年那么激进,但仍处于稳中求进的态势。因为以下原因,和田玉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完全可以转“危”为“机”。突出重围。

    首先,和田玉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国内,在东南亚,在华人圈。无论是原料开采与供应,还是消费市场的普及程度,都未形成全球性的规范交易市场,加上从业者一般从民间渠道募集资金,因此,本次金融危机对和田玉市场影响很弱。专家甚至预测,玉石市场需求态势表现将会最为活跃,成为金融危机下的独特风景。

    其次,和田玉独特的保值增值功能。金融危机下,传统的房产、基金、股票、黄金、钻石等投资风险较大,稍有不慎,投资就会严重缩水或血本无归。而玉石市场特别是和田玉的投资安全度就相对稳定。现在,已有一些内地企业或公司老板将资金抽离,进入正处于“热点”的和田玉投资收藏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玉器收藏的保值功能愈发凸显,材质好、艺术水准高的精品价格依然坚挺,市场需求量仍然可观。

    第三,经过一年多的金融危机,市场风险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因此许多投资者认为此时正是进入和田玉投资的有利时机,这是因为相对疲软的市场,往往会有许多好作品出现,价格也相对合理,是收藏玉器的极佳机遇。尽管消费者信心指数相比之下有所下降,但该类消费群体基数的自然增长完全抵消了消费疲软带来的影响。因此和田玉的市场消费潜力依然庞大。

    四、和田玉仍有升值潜力,投资前景依然广阔

    根据民间数据,从1993年走上市场化道路后,被称为“软玉之王”的和田玉在过去的15年里,收购价格暴涨了1100倍,其中仅2003~2007年,和田玉的籽料涨幅就超过10倍。现在一千克的上等和田玉籽料可卖到每千克二十多万元,有些特好羊脂玉已经超过200万元,比黄金还贵。价格之高令人咂舌。因此,有人疑虑,和田玉到底还有没有升值空间,投资和田玉还能不能保值增值,这些问题对和田玉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对于任何一种市场,信心都是非常关键的。

    对此,《财富珠宝》做过分析,认为目前的价格不是虚高,而是价格理想的回归。明、清小说里动不动就说千金买一块玉,千金不是几千两黄金,而至少是一千两白银。当时的一两白银去掉各种物价和购买力的因素,相当于现在的800元人民币,一千两就是80万元。《红楼梦》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丢了,家人愿意出一万两银子找回,而那块玉呢?大如雀卵,也就十克左右,这样划算下来它的价格就是800万元,而这样的玉石现在也就十万元左右,所以说,好的和田玉,在当时就非常贵,现在的价格猛涨不是炒作,而是正常的回归。但目前,还没有回归到历史的价位。我们觉得它涨的疯狂,主要是我们容易拿现在的价格与自己记忆中的以前相比。以前是什么?首先是改革开放前,再往前是解放初,再往前是民国,再往前是清末,这些阶段我们整个国家几乎都是在动荡不安,人民财富极度贫乏,那时的玉器市场是非常脆弱的。老百姓的购买力对玉更是不敢奢望。人们觉得价格高,主要是与这些历史时期相比的,心里落差当然大了。因此,不少专家认为,和田玉仍有巨大的升值潜力,相对于其他收藏品,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和田玉价格还远没有体现出来,收藏前景十分广阔。

    五、“和田玉”概念的宽泛,可成为繁荣市场的“双刃剑”

    和田玉这个名称,在业内人士的心目中,按传统的理解是指仅产于新疆和田的透闪石玉。这一名称,曾是和田乃至整个新疆的骄傲,因其先定了和田这一地理范围,而使和田玉弥显珍贵。

    但2003年11月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和田玉统冠所有矿物成分为透闪石的玉石。自此,和田玉成了一种泛称,不具备产地含义。和田玉概念的突然宽泛,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传统和田玉有着深厚感情的人士纷纷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担心和田玉概念的模糊,会导致和田玉市场混乱,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新疆和田玉文化品牌会严重受损。另一方面,从感情上讲,就像自己的孩子的好名字,突然间其他孩子也可以用,让人无法接受。

    而另一方面,由于“新国际”的撑腰,青海料、俄罗斯料都可以叫做“和田玉”,经营这些玉料的老板当然理直气壮的生产和经营“和田玉”了。

    对于和田玉名称的宽泛,业内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在目前情况下,我们不妨将其这样看,或许是把双刃剑,传统和田玉与其他产地的和田玉或许能在市场上和谐共存、共赢。

    首先,一方水土育一方玉。玉是聚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而生。新疆和田玉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地质和气候条件下才形成的。其无与伦比的质地、白度、油性都是其他任何地方的透闪石玉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和田玉成矿的复杂性、特殊性,采矿的艰难,玉石资源的逐步减少和不可再生,都将会使新疆和田玉更加抢手。物以稀为贵,和田玉将会和藏红花、高丽参、哈密瓜一样作为特定地域的名优特产而备受人们的喜爱。另外,若有业外人士真正想买和田玉,往往也会请教业内人士。因此国标概念的宽泛丝毫不会印象传统的和田玉市场,相反,还会更加活跃。

    其次,和田玉概念的宽泛,满足了一部分承受力较低消费群体的购买佩戴的需求。他们花不多的钱仍可买到标有“和田玉”名称的鉴定证书,也可以佩戴“和田玉”,这也会刺激市场的活跃。

    总之,预测和田玉在金融危机下的走势,笔者持乐观态度。只要盛世藏玉的大趋势没变,和田玉的独特魅力没变,和田玉的保值增值的独特优势没变,经过业内人士的努力,和田玉市场出现“风景这边更好”的局面完全是有可能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