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博览会将于9月21日至24日在位于光福的中国工艺文化城举办。本届博览会为全国性的专业展览与评比,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其奖项将成为当今全国若干玉雕专业评比奖项中的重要一项,其专业性、权威性和凝聚力不仅辐射全国,且品牌效应及其影响力也将获得更大提升,折射出当代苏州玉雕创意创新活力四射、产业发展空前繁荣的城市魅力和“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
厚重积淀一朝迸发
悠长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苏州众多技艺精湛、风格高雅的传统手工艺品,尤其是玉雕,以造型隽秀、技艺精巧而名闻大江南北。明末清初是苏州玉雕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之一,因其距今为时不远又有较详尽的历史记载而使我们记忆犹新。明嘉靖、万历年间的陆子冈更是“名闻朝野”,被誉为“碾玉妙手”、“吴中绝技”,所“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所创制的玉牌被誉为“子冈牌”。
明清以后,苏州玉雕的声名似乎沉寂了一个多世纪,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苏州玉雕从业人员以滚雪球般的速度迅猛发展。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山清水秀的自然条件、开放宽松的市场环境、络绎不绝的海内外客户,以及爱玉、藏玉的传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玉雕创业者、从业者,包括浙江、河南、福建、安徽、上海、新疆,以及江苏等诸多城市。他们在了解苏州历史文化,感知“苏作”玉雕特色的同时,将自身擅长的玉雕表现方法和技巧融入其中,更丰富了“苏作”玉雕的表现形式、内容和技巧,并经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使苏州玉雕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愈发显现出当代玉雕的丰富和多彩。
引领创意推动发展
当今的“苏作”玉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众多玉雕人融会古今,更注重形式美和艺术美的结合。无论是玲珑奇巧的挂饰件、浑厚精美的手把件、古朴典雅的仿古件、庄重而轻盈的薄胎器皿件;也无论是刻画景物、人物、动物或其它题材内容,都反映出精巧文雅的传统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2008年首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览及评比中脱颖而出的诸多作品以别样的创意和精彩成为当代“苏作”玉雕的典范。杨曦的白玉《江南》系列、《观音》系列等作品更强调了形式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传达出新颖的视觉艺术效果和形式美的艺术魅力;蒋喜的白玉《美石三宝》、碧玉《薄胎茶具》展现的是师古而不迷古、敢于突破的时代精神;瞿利军、俞挺的薄胎器皿件在器形上追求隽秀,在纹饰上追求清雅,在体量上追求轻盈,引领着当代玉雕器皿件推陈出新的潮流;葛洪的《龙凤四瑞》、《天龙地虎》、《龙虎曜日》等作品以现代的审美理念为指导,将古代的玉文化元素组合、复叠,突出了构图与对比,使仿古玉雕充满着现代意义上的灵动和美感;吴金星的《尊》、《苍龙出海》等以简约而洗练的手法,将传统玉雕的图案与纹饰凝练在作品中,折射出玉雕皮色与温润玉质的强烈对比,凸显出古朴雅致的美;赵显志、曹杨、程磊、唐伟琪、陈冠军等创作的玉牌以各自独特的表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体现出“内容配合形式美而出新,技艺配合形式美而出彩”的求新与求变;马洪伟以玉雕的表现形式再现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艺术,走出了一条独具个性的错位发展之路,在强手如林的苏州玉雕队伍中脱颖而出。苏州十位玉雕名家以杭州“西湖十景”为题创作的白玉牌系列,更是在方寸之中尽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的美妙和灵动,为“子冈牌”在当代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示范。
全国大展群玉争辉
当代的苏州玉雕取得了超常发展,古城内外玉器商铺林立,多种流派、风格交融,产业与整体技艺水平已跃上全国第一方阵。依托本市及周边地区玉雕产业的雄厚基础,整合各方资源,建设更高更大层面上的展览与评比的平台的条件日趋成熟。在苏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的重视和支持下,中国“子冈杯”玉石雕博览会今年首次在苏州中国工艺文化成亮相。这意味着“子冈杯”从此将迈入更高一级的层面,步入新的起点,开启新的航程。
本届“子冈杯”参展作品多,参与面广泛,品类丰富。参展地域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河南、安徽、广东、辽宁、新疆、福建,以及江苏的扬州、连云港等地,基本涵盖了全国主要玉石产地和玉雕制作基地。据初步统计,参展作品将达600余件,有白玉、翡翠、碧玉、青玉、水晶、黄玉、独山玉、密玉、黄龙玉、青金、河磨玉、墨玉、琥珀,以及寿山石、鸡血石、田黄等,可谓色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
新颖而富有创意成为本届展会的最大亮点。我国幅员辽阔,玉材资源丰富,千百年来各玉石产地与玉雕传统生产基地因地取材,以材施艺,形成了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以创意设计引领玉雕制作已成为提升和推动当代玉石雕产业发展的潮流。无论东西南北中,众多设计制作者以创造美、表现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常常殚精竭虑、夜不能寐,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浓缩到作品之中,使之兼具古韵与今风。本届展会上将使人们尽情领略来自全国各地玉雕大师和资深从业者精心创作的众多玉石雕作品,饱览各类玉的材种、各地风格与特色的风采。
群雄逐鹿“苏作”亮点
本届展会既是全国玉雕技艺交流的平台,也是展示当代苏州玉雕技艺成果的重要舞台。经报名与海选,苏州将有350余件作品参展,这是“苏作”玉雕的一次宏大展示,也是“苏作”玉雕技艺的一次大检阅,它们将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与专家的检验与评点。
那么,本次展会“苏作”玉雕有哪些亮点呢,在此披露一二。
薄胎器皿是当代“苏作”玉雕的强项,它融圆雕、浮雕、镂空雕、阴阳细刻、取链活环和打钻掏膛、制口琢磨技术于一体,尤其在胎体表面纹饰雕刻深度、胎壁均衡和薄胎的处理上已大大超越了前人。清乾隆时苏州就为宫廷制作了众多薄胎器皿,彰显出苏州精微而华美的细作工艺。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那个时期的众多薄胎器皿,其胎壁大都在1.5毫米以上,1毫米的已是凤毛麟角,而当今的“苏作”薄胎器皿其胎壁厚度大都在1毫米以下,最薄的仅为0.5至0.6毫米。可谓华夏之最。
瞿利军、俞挺是当代“苏作”薄胎器皿件制作的杰出代表,许多人都是从观赏他们的作品中开始重新认识苏州玉雕、评价苏州玉雕的。本次展会上,瞿利军的白玉《寿字薄胎瓶》在传统的器型上密布着富含江南韵味的纹饰,奔放流畅的香草花与规矩工整的“回”形纹相互映衬,颈耳以镂空花表现,传达出清秀、文雅、流畅的美,精雕细缕的典型“苏作双层工”更凸显出他人难以企及的内敛与细巧。俞挺的《薄胎花卉纹瓶》以优质的青海青玉为材,器型庄重饱满,轮廓线条婉转柔美,双耳为两镂空花叶,瓶身的宝相花纹参差分布,疏密有致,雕琢唯美无可挑剔,青玉凝脂般的美丽光泽和完美的精细雕琢融为一体,堪为巧夺天工。
当今,苏州已涌现出一大批制作薄胎器皿件的新秀,参加本届展览的薄胎器皿件也达几十件之多,其中,茹玉峰的碧玉《薄胎大碗》以直径35.5厘米、高17.3厘米的特大器型和优美的传统缠枝花纹装饰,张扬出气势和精致;姚盛文的白玉《孔雀开屏》以优美隽秀的器型与流畅的外形轮廓线条,凸显出素器高雅的神韵与气质。
玉雕牌挂件在本届展会上也有不俗表现,这些作品继承“子冈牌”的精华,融书、诗、画于一体,凸显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曹扬的白玉《终南别业》诗意山水牌,正面为全景式、满构图的浮雕山水,背面以云海远山作牌额,牌面雕琢了韵味十足的书法,使工与艺相得益彰。陈冠军的白玉《汉宫春晓》、《汉宫秋月》,胡雪涛的《一舟春风登高远》等作品虽为发思古之幽情,却在塑造如诗似画的意境的同时,融入了今人的情怀,自有一番感人的律动。仿青铜器玉雕是马洪伟的专长,他的作品青海青玉《鸟兽纹觥》、《虎食人卤》以雄浑、古朴的造型、精致、富丽的纹饰,使之充满着凝重的典雅之韵和现代的审美感。
鸡血石雕、田黄石雕是首次参加“子冈杯”,苏州缘石园雕刻艺术馆林加俊珍藏的田黄石雕《龙山福海》长38厘米、高89厘米、宽22厘米,雕有神态各异的龙27条,昭示万龙腾辉、龙山福海;鸡血石雕《龙腾四海》则以天然材质红、黑、白的色彩相间和纹理和谐的自然之美给人以震撼,该作品长52厘米、高48厘米、宽23厘米,甚为罕见。
参加本届展览的白玉小件既富有创意又格外精美,市民可在9月21至24日在中国工艺文化城呈辉艺术馆一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