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玩玉杂谈之有多少爱能称为珍惜
  • 朱达义 / 10月6日
  • 爱是什么?爱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桥梁,存在千万种关系,既有千万种的爱。对于喜爱和田玉的人来说,有一种爱叫珍惜。因工作的关系,多年来手中流淌过的玉石形形色色,玉雕作品良莠不齐,但无独有偶的是,每一位把玉交到我手上的玉友,都对他的收藏喜爱有加,常能从我看不到的角度来诠释某一件玉的美。我想这就是爱玉人心中的一种爱。

    玉值得珍惜,无论是何种产状的玉石,都有其特色,都是大自然的精华,上天的恩赐。世上如果有造物主,他留给我们最重要的财富是绵绵不息的生命传承,除此以外,如果说还有一种具备生命力的物体陪伴着民族的发展,记载着民族的历史,我想非玉莫属!在这里,我主要聊聊和田玉这个话题,因为它是所有的玉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玉石,特别是和田玉中的上品——新疆和田子玉。

    很多关注玉石行业的朋友都注意到,上月中旬,具体的说是2012年9月19日,在新疆开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其主题是公布《新疆和田玉(白玉)分等定级标准》及9月份当季的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2012年9月标准单位价值行情参考范围,并宣布了“两家银行一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开展玉石质押贷款,年可提供7亿元规模贷款”这一系列针对新疆和田子玉的措施对行业来说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从新疆和田子玉起步做这些实事也从侧面印证了新疆和田子玉的重要性。

    新疆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山岩中,经过自然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子玉。在岩层中以人工开采的称为山料,山料的质地偏干,缺少油分。高质量的子玉均采自河中,它经过上千年的河水冲刷,变得细腻晶莹、如凝如脂,而其中尤以玉龙喀什河流域出产的新疆和田子玉为佳。

    当代爱玉人的收藏以两种类型为主,一是收藏级原料,时至今日已是可遇而不可求,特别是其形貌本身具备观赏价值的,更是难得;二是宗匠、大师级的玉雕作品。此二类往往为爱玉人惜之若宝,藏之深阁,轻易不示于人。

    对自己心爱之物的珍惜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我看来,玩玉爱玉所偏好者不尽相同,更是有高低之分。喜爱白度者有之;喜爱皮色者有之;喜爱奇石者有之;喜爱工艺者有之,众多爱玉人都认为自己的收藏是稀有之物,值得珍惜。那到底有多少爱可称为珍惜?

    上品子玉玉料质地细腻、油润,阳光下肉眼观察有不明显絮状结构,结构均匀无杂质,白度最低达到羊脂级白,皮色优质,无裂口、细小裂或3小点状杂质,料型完整、饱满、形状好,无需玉雕技艺加工的上等级原料。上品工艺随玉形设定题材;随皮色勾勒元素,不求留皮多少,但求留皮合理;破脏去绺的过程往往是破茧而出获得新生的点睛之笔;此外,上品工艺的玉雕作品如同其他门类的艺术品一般,无论设计还是琢刻都要有理可据,具备文化内涵。

    爱玉之人从一无所知到深谙其道,如同学生之求学,从小学读起,一步步跨入中学、大学,进而追求硕士、博士学位。在每一个阶段,我提倡前人都应给后来人留下一点财富,通过所玩之物的品阶递升,把学完的课本(即收藏过的玉石抑或作品)留给后学者,让他们通过实物的积累从中了解该阶段所需了解的知识。而并非任何收藏都值得珍惜。不单是我,在很多行业内人士看来,这都是不可取的。

    如同我们学习一门知识一样,当我们感到自己已经窥得门道的时候,实则还处于很低级的状态。拿我自己举例,似乎对玉玉石或者玉雕作品的品鉴有了一定的感悟,但再深刻一点,单从作品鉴赏来说,难道每一件作品我们都能彻底理解作者设计制作的用意?通过作品,能不能感受到作者面对原石时对题材的选择?一件侍女摆件,是否在原石状态下可以设计成罗汉?最终没有做罗汉题材是客户需求还是因为材料本身的限制?同样的作品,写实是美,写意也是美,神韵在哪里?这些例子很简单,就是说学无止尽,当我们认为已经值得珍惜,能称之为“珍惜”的材料或者作品时,其实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品级。

    说到这里,深深感觉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现实课题。为什么?今天有了《新疆和田玉(白玉)分等定级标准》,对于新疆和田子玉的品级划分对很多人来说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但毕竟信息联盟的工作刚刚开始,个人感觉这个标准的范围更多的是针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爱好者,并且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新疆的山料、俄罗斯玉、青海玉等等,它们各自的分等定级标准如何,而所有玉种归纳在一起应如何划分品级,这些都需要后续工作的跟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现在的和田玉属于消费品,不像过去的几千年,代表着神权、皇权。所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导致很多玉料存在价格泡沫,使藏家在金钱数字前迷失了双眼,忽视了玉材本身的特点,往往把其优劣程度与金钱值挂钩。而对于玉石的加工设计,也同样因为太多利益因素导致太多无法发挥玉料特点的工艺出现。

    和田玉,特别是新疆和田子玉是大自然的精华,在开采难度越来越高,开采量越来越少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合理利用每一块玉石,不要随意施以工艺,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玉石,通过对每一块玉石的了解,从中学习收藏知识与投资知识,了解什么玉石,怎样的工艺才是值得珍惜的。把精华留下,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标准留与后人,让我们这一代的玉雕行业真正的绽放!

    (以上部分图片取自雅园玉道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