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最新拍卖资讯
  • 英拍卖行撤拍圆明园文物 称不想冒犯中国人民【组图】
  • 中新网 / 11月3日
  • 圆明园文物

    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长宜子孙”主题的佩玉一般为皇帝赐给皇子皇孙使用,寓意后世子孙都能过上美好安逸的生活。

    英国邦瀚斯拍卖行(Bonhams)2日通过电子邮件告知记者,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已被所有者收回,不会参与邦瀚斯将于11月8日举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

    邦瀚斯拍卖行亚洲艺术品部主管科林·希夫(Colin Sheaf)发表声明称,邦瀚斯从未想过要冒犯中国人民,并对此事在中国引起的负面影响表示遗憾。

    圆明园文物

    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为青玉雕成。

    近日,邦瀚斯拍卖行在其网站上宣布,将于11月8日举行一场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其中的拍品包括两件圆明园文物,分别是“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邦瀚斯拍卖行还在其网站标明这两件文物的“出身证明”,明确记载是由英军第六十七兵团的上尉军官阿瑟·朱尔斯·罗伯森1860年“从中国夏宫(圆明园)带出”。

    继2009年两个圆明园兽首在巴黎拍卖引起广泛争议后,这两件圆明园文物拍卖的消息再次受到中国社会的高度关注。

    科林·希夫在声明中表示,这两件玉雕艺术品的所有者近日在中国媒体上阅读到相关报道,为避免激化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他本人决定收回这两件藏品,不再参与拍卖。目前,这两件文物已经归还到所有者手中。

    科林·希夫称,邦瀚斯已经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取得联系,希望通过媒体向中国民众澄清此事。

    中国国家文物局此前曾表示,一直在关注这件事,并重申其反对国际拍卖行拍卖通过非法途径带离中国(包括于战争期间被掠走)文物的立场,敦促海外拍卖行遵守国际公约,尊重原文物归属国人民的感情。

    圆明园文物

    罗伯森在给母亲的纸条上写着:“这块玉和其他东西都是1860年10月从中国夏宫带出来的。”

    11月8日,英国邦瀚斯拍卖行将拍卖两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分别是“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

    2010年,圆明园管理处在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之际,曾向全球发出抵制文物拍卖的倡议书,但两年以来,圆明园流失文物多次现身各大拍卖行,倡议书实际已变成一张废纸。

    此次圆明园流失文物在英国拍卖引起国家文物局的重视。圆明园管理处也表示,正在关注事态的发展。但有关人士表示,要禁止海外拍卖行拍卖圆明园文物的难度很大。

    圆明园文物圆明园文物

    2008年10月,媒体传出消息,佳士得宣布将于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举办“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拍品中包括1860年英法联军自圆明园掠走、流失海外辗转多年的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估价均为800万至1千万欧元,总价高达人民币2亿元。消息传出后,引发了中国民众的热议,高达两亿元的拍卖价格也成为关注焦点之一。由近百人组成的追索律师团,一举一动亦备受瞩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