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人们崇尚玉石,往往用玉来形容人的品质,拥有玉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早在5000年前,王宫贵族就开始使用玉石。我国古代对玉器的要求很高,并不是所有的矿物晶体集合体都能作为玉石,综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玉石不外乎这么几种:软玉、岫玉、独山玉、绿松石。这几种玉石的最典型的特点是温润,象征君子的温文尔雅。其中软玉最为常见,地位也最高。而软玉又以中国新疆和田玉县所产为上品。
一般情况下。俄罗斯白玉仿或者说冒充和田白玉,就类似于拿泰国红宝石冒充缅甸红宝石,或者是拿斯里兰卡蓝宝石冒充克什米尔蓝宝石一样。但充填处理的俄罗斯白玉冒充和田白玉就不一样了,它更象是用劣质的翡翠经过漂白、充填后(即B货翡翠)冒充高档翡翠。甚至可以说,它们的处理方法、过程如出一辙。只是由于白玉的结构更加致密,受酸腐蚀的程度更小,所以,在漂白白玉的时候更困难一些,充填的时候也更困难一些而已。
另外,目前,充填处理的翡翠已经不再猖獗地冒充高档翡翠了(一些旅游市场除外),随着它的技术的成熟、公开,已及各个检测实验室都已经掌握了它与天然翡翠的区别方法,购买者也变的日趋成熟,所以说,现在的B货翡翠如其说是一种冒充品,倒不如干脆就说是翡翠的一个品种罢了,只是在销售的时候注明经过了处理就是了。
而充填处理的白玉则不同,本来人们就认为俄料的白玉,青海的白玉要比和田玉档次低而不原接受它们,现在又经过了充填处理,如果在购买时没有被告知,购买者肯定有被欺骗的感觉。
再就是,目前白玉的处理方法和过程仍属高级商业秘密,甚至连白玉又充填处理的行为都鲜为人知,所以,目前几乎所有的购买者都不知道白玉会经过处理,他们根本想不到手上的“和田玉”有可能原产自俄罗斯。
当然,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敏感的人会发现异常,因为到时候他手上把玩的玉石出现了淡淡的土黄色。
从感官上来说,特别是颜色和透明度上,和田白玉更象是动物的油脂,特别是羊大肠上的脂肪,天然的俄罗斯白玉则有冰感,而充填处理的白玉,则感觉更象雪,特别是象被用手压硬的雪。
显微镜观察,顶光源照射时,和田白玉的表面非常圆润,透射到内部的光比较均匀,也就是说,和田白玉的结构致密均一;而俄料白玉表面经常可见晶粒镶嵌,能够分辨出晶体的界限,偶尔可以看见某个晶面对光的定向反射。充填白玉表面粗糙,有坑凹不平的现象,类似显微镜下看到的毛玻璃,而凹雕部位的平整面,可以看见类似软玉断口的参差不齐现象,偶尔可见到比较明显的凹坑,凹坑内的光泽比较弱,于充填翡翠不同,充填软玉几乎看不到剪切沟渠纹,这说明即使是结构相对粗糙的充填软玉,相对翡翠来说还是致密得多。另外,有些带有淡淡褐黄色的充填软玉,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越向玉石内部深入,其颜色越深。
新疆和田玉用强的底灯照射或者用光纤灯照射观察玉石内部,往往可见棉花团状包体,偶见黑色包体。而俄料和充填白玉几乎没有棉花团状包体,而是多见一些类似蝉翅,又类似轻纱的一些相互交织的结构。充填白玉几乎找不到黑色包体。最有效,也是最准确的鉴别方式是用红外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