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的料子,要猜透其外衣下的“心”,即使对老玩家来说也绝非易事。
喜欢收藏的人恐怕没有不想捡漏的,要不就不会一有空就丢了魂一般往古玩市场跑,生怕一旦迟到,好东西就被别人“拦截”了。
与捡漏相对的当然就是卖漏了,这却是任何一个卖家或者以藏养藏的玩家都不愿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过最近正好有这么一桩事偏偏发生在我自己身上,而且还是在一群“弟子”围观的情况下,糗大了。
这话得从头说起。前些天,我清理柜子,翻出一块和田玉原石,典型的山料滚染,块头不小,大约10公斤的样子。原石颜色看上去大致算是青白玉吧,按现在网络上的分级,有认为够2级白的,只是因为有一定程度的染色,真正的玉色恐怕得开料以后才清楚了。记得这块料子是几年前我从网上购买的,收到时因为卖家抹了不少液体石蜡,原石看上去显得比较油润,没想到放久了浅层的疏松玉质便显露了出来,甚至还有比较明显的玉花,完全没有了当初“入阁”时的风采,变得“灰头土脸”不说,买来开料做手镯的初衷也因此备受打击,遂决定不再送加工厂,而是运到古玩城,委托一位相熟的老板代卖变现——要想卖出去,就必须得重新抹上液体石蜡以掩盖瑕疵,就让这位老板做一下“恶人”吧。
老板将原石清洗、抹上液体石蜡后又交给他的侄子代卖,说是他侄子卖大块料子比他更厉害一些。
“化妆”后的料子果然形象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如果换作是我不知情的卖家的料子,在我自己开出的1500元的卖价之上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的。原石这东西,有时候就这么迷惑人。
一周过去了,据说有人问价,但没人买;又过了一周的周六下午快收摊时,一位熟悉的玉友带了一位朋友过来,跟小老板好说歹说一通砍价,以1800元的价格把那块原石搬走了。
按行规,托人代卖得付给卖家一定比例的酬金,虽然是比较好的朋友也不能坏了规矩,更何况最终的成交价比我开出的价格还高出300元。稍显麻烦的是,这笔交易似乎有两个卖家,咋分配酬金呢?跟一帮名为徒弟实为玉友的玩家们一商量,决定给他们每人200元作为酬劳,我实收1400元,略低于最初开出的卖价。不过已经值得庆幸了,一块“老大难”料子能以比较适当的价格脱手,也算是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攥着钱回到家里,高兴之余上网一查,发现这块原石是我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就买进了,距今已有4年半的时间,价格则比我的卖出价还高,2000元。在和田玉几乎一天一个价的“牛市”格局下居然亏着卖了,高兴劲顿减,变得有些五味杂陈了。
但更让人郁闷的事还在后头。
原石卖掉后的又一个周末,那位熟悉的玉友又来了,远远看去正唾沫横飞地跟当初卖原石给他朋友的小老板半说半吼地说着什么。难道是那块原石切废了,来找小老板扯皮?这样的事虽然不多见,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要真是这样的话,干脆我直接让他退货得了,毕竟大家都是经常见面的朋友,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不值当。
凑近一听,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不是切废了,而是切涨了,并且涨了不少!
原来,那块料子刚买到手,两人就驱车直奔加工厂,嘱咐师傅尽快切出来,尽可能加工手镯。两天后师傅在电话里告诉他们,料子不错,白度也好,出了4只手镯,另外还有一片料子中间有裂无法出镯子,但加工一块牌子应该没啥问题。师傅还给他们估价说,这样的镯子卖8000元一只问题不大。深圳的加工厂师傅对手镯的判断我是知道的,翡翠镯子说值多少就真值多少,但他们对和田玉的了解却实在不敢恭维:之前我加工的一些和田玉手镯,师傅估计也就200~300元一只,但我放在古玩城一家商铺里代卖,老板却卖出了1000元左右一只的价格,也就是说,加工厂师傅对和田玉件的估价只低不高。两人匆匆赶到加工厂一看,手镯确实不错,并且仅一只镯子的副产品——手镯芯恐怕就能收回原料成本了,何况4个手镯就有4个镯子芯,还有一块至少可以做一块牌子的料子,更别说价值最大的手镯了。1800元卖掉的石头,现在至少值4万以上!平日里老想着捡漏,如今却卖了一个不小的漏……郁闷啊!
倒是徒弟们反过来劝我,说,捡漏卖漏不都很正常么?没人卖漏,哪来的捡漏?“老大你捡漏的次数不少了,卖漏也就这一回,知足吧!”看来还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