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犹如梦魇缠身般的情况,2012年其实让我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运作上了一堂重要的一课,那些国际或中国拍卖行仍有希望,因为中国的收藏家还没失去对高价位、高品质作品或古董的欲望。
最近,于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诸多与会者皆认为2012年是 “深度调整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买家于拍卖会上变得较理智及谨慎,专注投资于国际上较有声誉的艺术家作品上。2012年10月中国嘉德在香港的首场拍卖会上即可见端倪,张晓刚的 “天安门一号” 得标价270万美金,远超出了原先预期的190万美金,刘炜的“革命家庭系列”拍得225万美金,丁乙的 “Appearance of Crosses 94-7” 拍得20多万美金,远高于原先预期的三倍之多。邦翰斯亚洲区管理总监Carson Chan,曾于去年九月依中国收藏家近期的拍卖行为发表意见:“我认为中国买家现在越来越仔细慎选,他们只会投资于兼具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不论是画作或瓷器,你一定要能提供极为详细的背景及来源出处给那些买家们。”中国买家以较务实的个性为主,去年大举出走的投机买家将让较认真的收藏家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力,而他们只会投资于真正具收藏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