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最新拍卖资讯
  •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幻灭 从火爆到下滑
  • 中华古玩新闻网 / 4月7日
  • 自2005年开始起步,到2012年以低谷结束,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过山车”似的成长与颠簸。这期间有过令全球瞩目的光环,也有过让藏家抛售犹恐不及的尴尬。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说,当代艺术都可谓本世纪初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

    中国当代艺术在经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20余年的沉默后,终于从2005年开始发力,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的作品在这一年度的拍卖场上成交记录都突破了100万元,由此所谓中国当代艺术F4初步形成。在2006年春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张晓刚的《同志120号》以97.92万美元成交,一炮走红全球,并随之带动了这一板块的整体上扬。有统计数据显示,当代中国油画的价格在2005年至2006年里增长了41%,如此迅猛的态势令人咋舌。2007年11月6日,在香港佳士得2007年秋季拍卖会上,蔡国强的《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2002年作)》以7425万港元的天价创下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其火爆势头一时无两。2008年4月8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No.6》以7536.75万港元成交,张晓刚、岳敏君等人的作品也屡屡突破1000万元。自此之后,除了中国当代艺术F4各领风骚外,刘野、夏俊娜、刘炜、石冲、尹朝阳、向京、高瑀等一大批更加年轻的艺术家也逐渐崭露头角。

    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泡沫”已经越吹越大,但大家却都在“击鼓传花”似地享受着这片泡沫所能够带来的利益,并且等待着泡沫最终在谁的手里破裂。

    2008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被视作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滑坡的一次标志性拍卖。在这场拍卖会中,当代艺术整体遭遇滑铁卢,在300件中国当代及20世纪艺术作品中,流拍的作品达到了108件,流拍率高达36%,包括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在内的一线艺术家的5件作品全部遭遇流拍。自此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了深入调整的步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