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玉雕之路,且行且远—— 记玉雕艺术家吴金星
  • 文/苏杭 / 4月7日
  • 认识金星,是在一次不具备记者身份的探访中,心里略带忐忑,但也非无故凭空打扰,对于他的玉雕创作是早有耳闻。我靠着他工作室北窗的木桌旁坐下,饮茶,且与他聊天。

    他看起来是个内心清朗的人,貌似沉闷的男子,安静,有时迟钝,但必要时说出来的语言,句句中的,锋芒毕露。这种把能耐隐藏在里面的人,如同汁液黏稠甘美的果子,让人有撕破表皮之后的意外。他的自控和节制,比很多夸夸其谈耀武扬威的男人段位更高。

    他说,与其热闹着引人夺目,步步紧逼,不如趋向做一个人群之中真实自然的人,不张扬,不虚饰,随时保持谦和的位置。心有所定,只是专注创作。

    他擅长于仿古、动物、花草玉雕,尤以貔貅、马等动物件为特长。他的创作习于追求形式上的夸张表现,使作品在线条上隽秀清雅,形象生动,趣味浑然天成。又在意作品的神韵诗意,所谓“意无尽”而独树一帜。他的玉雕深喑俏色,富有明显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以简化繁,尤其是他的动物件,作品设计均去瑕留瑜,以最少的动刀拉力体现最大限度的韵味。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是懂得的,素来简纯最见功力。节制有大美。

    他起身为我倒茶,碧绿清透的茶水占了瓷杯的四分之三,水面密密麻麻的漂浮着茶叶片子。看上去有点像未被打乱时的河面的浮萍。好看,却不知如何酌饮。

    继续谈到作品时,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说玉雕为他带来的最大成就便是一种自我的提升,无论是在学识、性格还是心境方面,都变得豁达许多。

    他忽然意识到什么,转而从柜子里拿出以前创作的作品给我看。规格不同大大小小的玉雕藏品,分别用黄色绣布完好包裹着,已为数不多。它们看起来精致饱满,绵密润泽,能想象到是由一双技巧精湛的手设计操作而成。自始至终,全神贯注,在柔而韧性的玉上,雕琢出繁琐线条和图形。他亦有习惯使用的巧雕花纹,一份一份,都是长久被考验过的严谨图案,常代表吉祥丰盛的寓意。这些花纹普遍古朴,雕刻时需万分精细,亦绘有莲花鸳鸯,线条清雅,十分可喜。 

    就是这样。日日夜夜,一刀一笔,雕琢切磋。最终完成,并且在它的背面,将刻上创作者或作坊的名字。那也是制作者的专业荣誉所在,所以他会用心血灌注和维护。而能被珍藏,保留及流传的,也正是玉器本身所承载的独具一格的智慧,美感,品格,气质。创作者所独有的可以被模仿被抄袭,却不能被替代的力量。 

    他觉着,没有谁在艺术创作中是最出色的。他也不喜好与人处处比较。没有一个舞者可以镇压全场,他们拥有的只是特定的看客。不知是谁这样说过。人有时候就是因为缺乏对自我的体察,或者说,并不存在自我的标识,所以在大众的普遍人性沟通中,也找不到任何可参照的立足之处。

    美好的精巧的带有审美和智慧的物品,如果只为一小部分人所有,不能进入大多数人的生活,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并且人人都可实践,那就不过是在划分界限。而如今,我们是越来越难以享受到用心的美好的东西,或许那正是因为人心不够淳朴的原因吧。

    金星的玉雕绘画设计,笔下闲心闲情,既无过分深化,也不渲染,恰如中国画水墨之间的那份清淡有余,不愠不火。他说,生活的根基,本就该是一颗自然的平常心。如同涓涓清流从心底淌过,来自我们与世间周遭的人与事和睦妥当相处的道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