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玉器、玉挂件,翡翠手镯、玛瑙摆件……这些人们过去只是挂在嘴边而很少光顾的物件,如今成了百姓争相购买的普通饰品。4月28日上午,为期半个月的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2013·中国开封石文化春季交易博览会在市体育馆一亮相,立即引起了市民的兴趣。
了解收藏从这里开始
“你瞧,这块玉,多么温润洁白,像不像羊脂?这就是羊脂玉的由来。”在一个摊位前,一位来自新疆的经销商正在向一位挑选玉器的女士讲解如何根据玉的颜色识别不同的玉种。这位女士边听边翻看着手中的玉雕件,还不时地点点头。最终她花200多元钱买下一只玉镯。她告诉记者:“过去听别人说玩玉需要具备一定的眼力和知识,今天根据自己初步掌握的知识挑选玉器,这还是头一回。”
在博览会现场记者看到,此次参加展销的奇石和玉石种类繁多,奇石中既有英石、太湖石、昆石,又有安徽灵璧石,宁夏风砺石,山东淄博文石;玉石中既有辽宁岫玉、新疆和田玉,又有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等。前往博览会的市民中既有想购买的人,也有不少人表示到现场只是看看,顺便了解一下玉石的种类。
参会人数创新高
作为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2013年的活动之一,本届博览会的筹备工作持续了两个多月,当组委会工作人员联系全国各地经销商时,大家对到开封参加博览会大多表示非常感兴趣。很快,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新疆、辽宁、吉林等十多个省(自治区)的经销商聚集到了开封,省内的郑州、洛阳、新乡、南阳等城市的不少人也纷纷争取到摊位,参加活动的商家有400多家。
来自灵璧石故乡安徽宿州的参展客商朱学岭,今年是第二次来开封参加艺术品展销活动了。说到开封这座城市,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拿出自己准备的宣传册页对记者说:“开封是七朝古都,历史上钟爱灵璧石的帝王贤达,有不少人都在开封生活过呢,像宋徽宗赵佶、大书法家米芾,还有南唐后主李煜等,这些人都堪称为‘石痴’、‘石迷’啊!”说到开封人的热情,他也很有感触,他说:“我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将来有机会我还会再来。”朱学岭说。
展销的工艺品包括各类观赏石、珠宝玉器,这些艺术品有的价值不菲,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小件艺术品也有三五百甚至几十元就能买到手的。
不错的投资选择
在本届博览会上,记者遇见一位投资玉石的本市市民陈先生,他从事和田玉原石收藏已经有好多年了。20多年前,他开始到新疆和田收购原石,如今已经收购和田原石50多块,总重量达1.9吨,较大的一块重约83公斤。“如今,这样的玉料不好开采了,而且价格也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陈先生告诉记者。
如今,像陈先生这样,把购买玉石、玉器作为投资手段的市民不在少数。专家的分析也进一步印证了人们的投资心理。陈先生说,目前投资玉石仍有利润空间,但是与几十年前着手投资已经无法可比。当前,我国良好的经济环境,为珠宝玉石投资提供了“盛世藏玉”的良好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首饰的消费正成为继住房、汽车之后的又一个消费热点。
陈先生告诉记者,玉石作为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精品越来越少,升值空间必然巨大,极具收藏投资价值,在所有收藏范畴中,宝玉石又是最具有保值、升值和传承文化特点的收藏种类。但玉石投资如同其他任何一种投资方式一样,必须把握住投资时机,否则贸然投入,难免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