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器书籍介绍
  • 《古玉鉴赏100讲》
  • 搜集整理:赵浩钧 / 7月16日
  • 内容简介

    本书在指明各时代玉器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玉器所包容的文化内涵,有较深入地挖掘和探索,致使所论述玉器的文化含量丰富。

    书中解释的玉器,结合了历史学、考古学、考据学、神话学、宗教学、美学、民俗学、工艺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玉文化学的边缘学科性质。

    本书有与其他玉器著作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见解,探微索隐,以窥其奥。特别是阐明了玉器的历史、艺术与审美价值定位。

    作者简介

    徐春苓,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同年进入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师从尤仁德和云希正两位先生.从事古玉器研究二十余年。现任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博物馆器物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馆员。曾著有《文物鉴赏手册·玉器》、《古物鉴真·明清玉器》等,并在《文物天地》、《收藏家》、《典藏》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曹平,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从事玉器保管与研究工作二十余年,现在天津博物馆器物研究部工作,馆员。多年来。师从尤仁德先生学习古代玉器理论和鉴定。曾在《收藏家》、《天津文博论丛》、《天津博物馆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文摘

    出土和传世品中的商代动物型玉雕,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形象朴拙生动。商代动物型玉器主要有:马、虎、熊、象、狗、羊、牛、兔、鸭、鹅、鹰、鳖、龟、蛙、鱼、螳螂、蝉等。这些玉器均为?饰,既有圆雕的,也有片雕的,其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这件玉鳖出土于1972年河南安阳市小屯北地11号房址,现珍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器长4厘米,由墨黑和灰白一体的玉料琛成,局部有灰褐色浸斑。器身略扁圆,两眼圆凸,四足平仲。腹部右上方有一圆孔,可供系佩。

    最能引人关注的是:这件玉鳖利用玉料本身天然的不同颜色,巧妙地琢制成它的不同器官:墨色部分作鳖的背壳和双目;灰白色部分作头、颈、腹和足。这种制作手法俗称为"悄色",这种技艺,能使动物活灵活现,具有"巧夺天工"之妙。此器色泽分明,俏色处理得当,是迄今所知"俏色"玉器的最早遗物,在玉器工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玉鳖证实了商代玉匠利用天然的美玉,雕成颇具生命活力的动物形象,并且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印证了商代社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动物型玉雕在商代多见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两种:一是商代玉器制作在夏代基础上有很大发展,而动物型玉雕在整个玉器工艺中占重要地位;二是玉匠们能仔细观察生活现象,结合自己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高超的琢制技术,雕制出?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精灵,能娴熟地把握各种动物形体的习性特征,准确地琢制出淳美动人艺术佳作。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