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读玉就是对和田玉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玉方法,同样对于玉质,理解也不一样.对于开料师傅来说,料的硬度高,切得时间久,料对锯片有粘力,切边整齐不出毛口等等就是玉质好的表现,对于雕刻师傅来说雕刻时雕细部线条不易起崩为佳,对于打磨师傅来说比较能磨平整,不易斑斑驳驳,同时比较容易打出光泽和油性就是玉质好,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油润以及看不到结构会说玉质好,对于资深玩家来说玉一眼看上去的老气感,玉质感以及一种天生的高贵之气是玉质很好的表现。
究竟应该怎么去衡量玉质好坏,举例,常常看到玉友一上来先比比白度,然后打侧光看看结构,结果也许就容易出现偏差,因为一些外产地的料既白又看不到结构,说明玉质很好吗?开料师傅会跟你说不,那些料的硬度比好的籽料还是低一些。雕刻师傅也会说不,那些料雕特别细的线条还是要比籽料易起崩口。打磨师傅更对你说不,那些俄料青海料很难打磨平整光滑,比较容易斑斑驳驳,要靠比较复杂的打磨方法才能取得与籽料类似的光泽和视觉效果。资深老玩家会对你说不,那些料的油润度,手感,玉质感,内光都是无法和籽料比的,时间玩久了还是会变得干涩。
籽料的交织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结构,它是用来衡量白玉里面的晶体相互缠绕交织的指标,交织度是玉料产生韧性的基础,交织越充分的玉料韧性越好。很多青海料就是打侧光基本看不到结构,这说明青海料交织发育不全,所以青海料韧性不足,切起来比较软,同时发脆,俄料相比青海料较好一点,至少能看到云絮结构,虽然一般结构较大,说明交织度还是不够,于田料的结构(交织)有方向性,所以不同方向切于田料有的方向容易起崩口,有的方向就还好。
总的来说,白玉需要有交织,交织越细密韧性越好,对于看玉料来说就是不打光看不到结构,打侧光能看到很细密很均匀的结构就是在交织度方面好的料子。 致密度是籽料晶体间隙大小的指标,如果是开料的话就看锯片拉出的痕迹是不是油亮的;成品看致密度就是看光泽,光泽强烈一般致密度较高,但这又和打磨方式有关,所以要比较几块玉的致密度,分别把这几块玉对着布用力摩擦,光泽变强越多的就表示致密度越高,对于有经验的玉友,眼观和上手掂一掂就可以。
用同样打磨方式,致密度高的玉料出来的光泽就会比较油亮,出来成品视觉效果就会比较好,玉质感往往会比较强。
净度是玉料的纯度,是棉,僵花,玉花,沁色,水线,纹等瑕疵多少的指标,那有这些东西是不是就一定不是好玉呢?其实不是这样的,纯度只是一个指标,还是需要与其他指标综合来看,同时也看瑕疵在什么位置,到什么程度。
有了这四个要素,问题就清晰了不少。
开料时硬度高---致密度高
开料时对锯片有粘力---交织度高
开料时切边整齐不出毛口---交织度高
雕刻时不易起崩口---交织度高
打磨时比较容易磨得平整光滑---细腻度好
打磨时比较容易打出光泽---致密度高
结构细密---交织度好
油性---细腻度和致密度好
糯性---细腻度和交织度
内光强---细腻度交织度和致密度
玉质感强---细腻度,致密度都很好,交织度也比较好
老气感---细腻度,致密度,交织度,纯度都不错而产生的一种综合的感觉
所以油糯性,内光,玉质感,老气感是对玉质把握的最重要几点,这几项玉质要素的综合表现,远远要比打侧光看结构来的重要,学会综合判断,那就一定会选到玉质好的玉料,就不易被蒙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