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人云亦云,人疯我疯”,十年,还有多少人会用心做点起码是自己喜欢的活儿?
  • 中国和田玉鉴赏网 / 4月22日
  • 和田玉的再度兴起,源于中国这头睡狮的觉醒。作为普通老百姓,丢在人群里立马看不见的你、我、他,有多少人懂政治、懂经济?我想我们最多做到了解也就可以了。但我知道,国家现在很强大,国家的人民也有很大一部分在短短几十年甚至几年间变得非常富裕,中国的经济俨然已成为美国之外的又一艘巨型航母,于是乎,和田玉这样的带点神秘色彩、象征着权力和财富,又颇具文人骚客韵的“玩意儿”随着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浪潮,它汹涌来袭了……一时间,似乎全国人民都知道“和田玉=贵”。

    “贵”这个字好,庸俗地说,贵了代表咱有钱,那贵的和田玉还能说明咱有品位、有文化啊。何况,咱买的和田玉,后面还有长长的队伍,他们都等着以更贵的价钱收购呢。

    诚然,和田玉在这十年间,那是一年一变化,一季一价格,“什么,您说的是您去年买的价儿?得勒,您OUT啦,早涨了”。十年间,普通的小品翻了十几二十个跟头,我们嘴里的“大师级”玉牌、手把件、摆件等等,上涨幅度更是以百倍计。所以,和田玉贵了!

    无需赘述,和田玉的历史与文化沉淀,决定了和田玉它必须是好东西,可偏偏是这样的一种好东西,甭管他懂不懂和田玉,您和他说玉,十人中有九人会说,“哦哟,和田玉贵啊”,可为什么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和田玉好呢?在我看来,和田玉市场缺乏理性的分析及合理的推广,往往是人云亦云,人疯我疯。

    市场经济下,和田玉成为文化市场里一类重要的投资品,有了资本的介入、价值的评估、溢价的情况以及增值的体现,这一定是好事,我一直认为,和田玉贵是对的!但是,当且仅当满足了和田玉是好的前提下,它才值得贵。如何才能称之为好?“稀缺”、“文化”和“艺术”,缺一不可!

    十年来,购买和田玉的金主们进进出出,从当初买一万块钱的“大老板”们到现在买一万块钱的“小白领”们,和田玉的收藏群体是在显著扩大的,也正是因为市场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处于生产第一线的玉雕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也逐渐形成了不同地域的玉雕风格以及老、中、青三代玉雕人。

    在那一年,玉雕评选还没有那么多的奖项时;在那一年,中国还没进入大数据时代,更不知道何为移动互联网;在那一年,红皮白肉还是稀罕物件;在那一年,没有那么多的假皮色,假皮壳是多少玩玉人闻所未闻之事;在那一年,还没有贵州料、韩国料的概念;在那一年,一件件极为讲究,有骨骼肌理、身形比例的人物件让我们感慨玉雕也是艺术;在那一年,梅兰竹菊、花开富贵的玉牌是可以拿来与画卷构图互相比较参考的。

    中国和田玉鉴赏网--玉友投稿文集

    (插图由“能玉轩”玉雕工作室提供)

    不得不说,在越来越多的手工业者进入到玉雕这个行业后,在行里行外众多艺术家的共同参与下,现在的玉雕作品比之十年前多了很多种表现方式,更为丰富,也更为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但是在为玉雕行业不停开拓进步的声音中,却不乏不同的声音。起初,我们对这种持有反对的声音是不能理解的,这些有变化有内容的创新难道不好吗?市场不停地推陈出新,客户蜂拥而至的购买不正是最大的肯定吗?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互联网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便利性,随着一个又一个奖项为我们汇集的优秀玉雕作品展示,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想,为什么现在的玉雕作品已经很难让人再有当年那种只看一眼就心跳加速、捧在手心就不忍放下的感觉。

    俗话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钦佩的”。玉雕创作也是如此,我们佩服大师们的开创精神以及他们对作品持之以恒的负责态度,当他们的作品面世时,有人满是欣赏和赞美;有人试图读懂作品并融入自己的理解。自然还有不少人会可劲儿的拍照,或者是右键点击另存为,至于干什么?你懂我懂他也懂。

    其实,需要我们珍惜的东西有很多,我相信每一位玉雕工作者在买到好材料,构思并憧憬着作品最终效果的时候是最幸福的,但往往会因为各种缘由导致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市场得到了培养,料好、工好、名头好,自然有人竞相购买,似乎这些年,绝大部分玉雕工作者都抓住了这三点“诀窍”,拼料子、拼名气,至于工的好坏,您呐未必看得懂……

    说到底,并非现在的市场或大家致力于的方向有什么不好或者不对,我们只是认为,在顺境的时候多一点思考和分析,总比真正面临困境时再去试图变化来得好;在有条件、没有过多负担的时候,试图做一点自己喜欢也让客户喜欢的东西,做一点能贴上自己标签的东西,总比一味模仿或者墨守成规来得好。因为我们都知道,真当某一个个体在面临“被淘汰”的时候,玉雕行业资源稀缺的特殊性已经很难容得你再做尝试和改变,何况,顺境和逆境、轻松和紧张时的心态能一样吗?!

    最后,我们希望这篇文章中所持有的不积极观点都是在杞人忧天,当然了,我们谁都知道,以今时今日的状况来看,这还真不现实。其实,作为玉雕从业人来说,玉雕艺人为作品负责,玉雕商人为顾客负责,玉雕爱好者才能为整个行业的推动起到积极的效果。只有把“终端”做强做大,我们才能把和田玉这么好的东西拍着胸脯自豪地留给子子孙孙们,不是吗?

    中国和田玉鉴赏网--玉友投稿文集

    (插图由“能玉轩”玉雕工作室提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