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精品鉴赏区 > 玉雕作品赏析
  • 《登黄鹤楼》
  • 中国和田玉鉴赏网 / 4月22日
  • 黄鹤楼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中有画,意中有象;虚实结合,色彩缤纷。作者以新疆和田子玉创作此款玉牌,琢三重楼宇,蔚为壮观。一路登楼而上,寓意着人生实现自我超越。

    玉牌牌坯外形修长,与作品所表现的画面达到了很高的契合度。作品中,除主体表现内容,即三重楼宇外,作者还修饰了这样几个场景,山脚下文人士子骑着高头大马从四方来聚,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枝繁叶茂的松树从山间的崖壁上蜿蜒伸展,好似盘旋的巨龙;山涧的瀑布挥洒而下,似能听到水花相溅中的声声乐符;远处的渔船及山川若隐若现,更显黄鹤楼所处之山灵水秀。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在视觉上层层推进,使作品显得主次分明,却不单调,为作品营造了作为四大名楼所应具备的空灵氛围,以及慕名前来游览的众多游人所造成的热闹场面。

    作者在构图时,把天空与湖水山川融为一体,以此构成了画面的远景,素雅简洁;把人物、瀑布与太湖石琢精求细,细致地展现了画面中的近景部分,从而形成了整件作品的“虚实结合”,显得相得益彰。

    此外,作品还有一处别具匠心,作者在作品的背面刻画了一幅古时的“江城”一景。杨柳岸,民居屋顶飘起袅袅炊烟,平静的江面上,渔船驶在归家的途中,把一天的丰收果实与妻儿分享……黄鹤楼地处武汉,伟大诗人李白曾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句,故武汉又名“江城”,作者在背面琢刻一幅江城美景,与正面的黄鹤楼交相辉映,亦是衬托了山水玉牌所独具的清秀。


    ——关于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之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