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最新拍卖资讯
  • 2015年艺术品拍卖走向何方?
  • 消费日报网 / 4月25日
  • 随着一年一度“中国画节”的落幕,艺术品市场应该说是正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年头。在过去的一年里,艺术品市场遭遇了“冰河期”,艺术品拍卖市场也随之出现萎靡。2015年聚焦艺术品拍卖行业,与去年相比,除了不断挖掘新的市场增长点,同时更加注重商业渠道的拓展和学术的深度挖掘。这种市场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已经很清晰被带入了2015年,在新的一年里,艺术品拍卖市场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呢?

    拍卖企业向高端转变

    回看201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体呈现出藏品多元化、价格价值平衡化、市场供需合理化等发展趋势。对此,中国艺术品杂志主编巴图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经过前几年的扩张式快速增长,已经逐步进入到了相对理性正确的休整期。尤其是从201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情况来看,成交额与2013年相比基本维持稳定,但除北京翰海、西泠拍卖行等企业业绩同比有所上升以外,其他拍卖企业交易额均呈现下降趋势。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方面是大藏家不再抛售好东西,而是囤货等待;另一方面'买涨不买跌的'一些藏家基本收手,不再投入资金到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但是去年仍旧有很多活跃在市场上的买家,我觉得这些人是比较具有长期战略眼光的藏家,也是未来支撑拍卖行业的'主力军'。未来拍卖企业所面对的人群,必将是经过大浪淘沙所留下的'金牌买家',他们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对未来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能力,也是具有极理性思维的投资人,他们对于整个拍卖业乃至整个艺术品市场都有着巨大的推进能力。而那些在市场最火爆时盲目入市,并以投机为主要目的的买家,已经逐渐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销声匿迹。”

    对此,北京隆荣国际拍卖公司办公室主任张连芳告诉记者,“吸取2014年的经验教训,2015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公司需要在求精、求质、求创新的基本思路上继续发展。为了能够做到求精求变,从年初开始,许多拍卖公司都采取了减少拍卖场次、减少拍品数量,同时更多地去研究探索,从而深度挖掘出拍品本身的艺术、文化价值,打造更具艺术水准和技术水准的特色专场,最终实现拍卖业绩的提高。但是,与去年相同,201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依旧面临着征集拍品困难的问题。“征集难主要针对的精品拍品征集难的问题,整个市场中,精品艺术品的存量还是比较可观的,只不过要想征集到更多的独家顶尖艺术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则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电商成为大众拍卖市场载体

    2014年中国艺术品网拍机构日趋增加,有些艺术品拍卖企业为了适应消费群体对于便捷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也开始通过自身平台或第三方平台研发并推出网拍活动,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馈。与此同时,一些电商巨头们也纷纷开始把艺术品网拍加入到自身平台中来,从而应对需求庞大的市场。作为嘉德在线专家顾问的胡智勇,近年来对于艺术品网拍也有着切身的体会。在他看来,对于那些上线快、交易快的艺术品,网络拍卖则显然更加具有优势。尤其是那些定位于中低端的大众拍品,更加适合网拍这种“平民”的平台。就目前来说,网络拍卖中卖得比较好的,大多是单笔成交价格在1万-3万元的拍品。从某种意义上讲,网拍也恰恰弥补了当前实体拍卖行里,中低端拍品不好成交的不足。正是基于这种互补关系,网拍也成了未来大众非常值得期待的一种运营模式。

    不过,匡时拍卖负责人钱婷婷告诉记者,“艺术品网拍虽然市场潜力很大,但是依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其中最大难题还是拍品的真伪问题。因为在网络拍卖的过程中,买家在购买之前不能看到实物,只能通过图片去进行推行判断,这就对准确辨别拍品的真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艺术品电商企业本身要对上拍艺术品的真伪进行严格的把关,需要拥有更多的专业鉴定专家的后备队,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提高自身对艺术品的知识和辨别能力,还要尽量选择在那些信誉度较高、经营时间较长艺术品电商平台上来购买拍品,这样才能买得放心、买到物有所值的艺术品。

    “武装自己”是发展关键

    保利拍卖公司运营总监徐云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拍卖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传统拍卖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拍卖行业的发展需求。近两年来,苏富比、佳士得等企业相继开设了艺术艺廊,从而方便接待高端私人洽购业务的发展。国内拍卖机构也紧随其后,也逐步在探寻拍卖机构与画廊或美术馆的经营合作模式。对于私人洽购业务的加强,在未来一年里或更长的时间中,应该是拍卖机构发展的主流。因为私洽与拍卖行业竞价机制形成互补,对于已经进入瓶颈期的拍卖公司来说,发展私人洽购业务,能有效的提高自身业务量的增长速度,从而应对拍卖行业竞争、以及艺术品市场萎靡等因素带来的困难时期。”

    同时,保利拍卖公司董事长赵旭认为:“艺术品行业将来的两个翅膀,分别是艺术品金融与艺术品电商”。基于此,业内人士孟宪清分析,拍卖业想发展不被时代淘汰,必将需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需向发展为集合传统拍卖、私洽业务、与电商一体化合作等方面努力。逐步建立起自身较为完善的“综合性平台”,成为集物流、仓储、评估、鉴定、展览、网络、文化交易等综合体。总而言之,拍卖行的发展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拍卖模式,而是向打造更加综合和立体的平台的方向去探索和发展。

    但是中国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表示,拍卖企业打造综合性的平台不仅仅需要让传统的拍卖形式转变为多元的销售渠道,教育也成为艺术市场发展的需要。“教育”如今俨然被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的拍卖从业人员都有这样的认知:今天做拍卖征集到拍品已不是难事,推广、媒介倒成了难以攻克的问题。如何让观者在观赏作品的同时学习到专业的学术知识,是各大拍卖企业需要去探索和研究的。所以今年开始的春拍活动上面,各拍卖公司都推出了配合拍卖会的学术拓展等一系列活动,意在聚集人气、吸引更多的新老藏家光临,在投资拍品的同时也多学习一些艺术品的专业知识,提高买家的专业素养。我觉得:拍卖企业本应该就是公开的平台,需要去引领艺术品投资方向,尤其对于那些开发不全面或者还不成熟的二线、三线市场,而不只是单纯的拍品买卖投资。培育藏家,把多年来单纯强调投资保值的收藏理念逐渐转化为重视艺术品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从而提高藏家其自身的收藏基础。让投资、拍卖艺术品变得更加理性、冷静和正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