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怀古》
重量约:7.2g;规格约:43*25*4mm
材质:新疆若羌黄口山料
我不会雕玉,但是每次拿到一块石头脑子中都会有一个念想,大概怎么切怎么弄,适合做点什么,但最终这些想法都得和玉雕师沟通,通过他们的巧手来实现。
其实这个思考构思的过程很有意思,这又要回到那个“综合考虑性价比”的问题,以后如果我们聚在一起,倒是可以好好聊聊。至于这片黄口料,玉雕师设计了一条盘着的螭龙,料子的颜色很不错,细度也好,但是因为料子比较薄,所以就以佩的形式去呈现。
佩是古人特别钟爱的,不是因为玉的昂贵,而是品格。《周礼.玉藻》中有写到,“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齐则綪结佩。而爵鞸。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这更是把玉佩的高度上升到了礼法。
所以,通俗的说,玉佩是君子之玉,是中华美德的传承。
回到这件小品上,别看这款螭龙佩不很起眼,但我觉得挺有意思,为什么呢?
首先,我觉得中国人对两种颜色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偏好的,一是红,代表着喜庆;二是黄,代表着尊贵。黄色的玉佩,在古代并不是达官显贵就能随便上身的,因为它是“帝王色”,况且玉的诸多品类中,好的黄玉却也少见。所以,就颜色来说,是这件螭龙佩的最大特色。
第二,我觉得设计的合理性,并不是说尽可能的多留一些料子而把产品效果放到了第二位。试想4mm的厚度,如果不是这样镂空了做,有一层底板的话,无论是薄意还是阴刻,都不会有现在的层次感。
第三,我觉得是构思,螭龙盘着的造型就像古玉上阴刻的纹饰,从战国时期就开始有了螭龙的造型,一方面它象征着吉祥、美好,另一方面螭龙本身就代表着伴随千年的文化传承。
所以,这件小品虽然以价值论,可能在玉雕产品中只能算是低端,但它有一定的特色和韵味,起码让我感觉到了。
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整个社会都热衷于怀旧,以至于怀旧风都成了一种小资的格调,说真的,我觉得很棒,因为可能一个环境,一首音乐,就能带你穿梭时光。而玉雕,看多了高大上的产品,偶尔看看这种把时间印在粗狂线条里的小品也不错,至少,它更亲民,更实用不是吗?
谁说,玉雕就一定要高大上,雕玉也可以怀旧。
请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一人一玉,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