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关于鉴赏网 > 鉴赏网通告栏
  • 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常见的缺点特性及图例
  • 收集整理--闻道 / 5月25日
  • 业内对玉料客观存在的缺点通常用“玉性”表达,具体如下:

    (1)石花:指玉料中分布不规则的小棉团、细小的羽裂、粗的颗粒感等。工艺上的杂质是指石和质地不均匀。和田玉含石极少,石会影响质量。和田玉中石与玉的界限清楚的俗称“死石”,即可以分割的石质,如“玉包石”和“石包玉”。另一种是石与玉界限不清楚的,俗称“活石”,它有“石钉”、“石花”、“石线”及“米星点”等各种分布形态。

    (2)绺(liǔ):指玉料中的裂隙。工艺上分为死绺裂和活绺裂两类。死绺裂是指绺裂明显,它的粗细、长短、深浅都不同,如长而深的“碰头绺”、玉质内部的“胎绺”等。活绺裂是指细小的绺裂,有各种各样的,如主要分布在表面上像指甲状的“指甲绺”,由表到内呈鱼鳞片状的“火伤性”,多呈一致方向细绺裂纹的“细牛毛性”等。工艺上对于玉绺裂的处理,一是挖绺,二是遮绺。一般说死绺好去,活绺难除。

    (3)干或礓:和田玉中的透闪石微晶以干涉色较低的集合体出现,交织成毡状、束状、簇状和团块状。其中团块状微晶体多具等轴状的外形,在显微镜下有的薄片中能看得很清楚,都呈白云石的变晶颗粒假象出现,具白云石大理岩的蚀变花岗变晶结构,是由于交代作用不彻底而保留的。通俗地讲,就是触变不完全,石性很明显。

    (4)水线:指玉料中含有的不规则条形透明线。水线的成因是和田玉形成后,透闪石等成矿物质的沉积和成矿流体自身的封闭又导致液体压力的积蓄,并最终使和田玉内部断层再次活动。断层活动导致先期形成的和田玉中产生一系列平直的张剪性裂隙,成矿流体长期积聚的压力也因此得到瞬间释放,并迅速充填进入微裂隙中,透闪石垂直于剪切应力方向成长,最终形成透闪石纤维,所以和田玉中的水线的形成与成矿流体的多次活动有关。通俗地讲,就是和田玉矿体断裂后裂隙中二次结晶形成的线体,就好比人的皮肤伤愈后的疤痕一样。

    (5)嫩:和田玉的颗粒度大小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即显微粗晶质、显微晶质和显微隐晶质。因此一般显微隐晶质颗粒组成的和田玉玉料透明度要强一些,浑厚度不够,浑厚度显弱,油性较差。通俗地讲,和田玉的光泽度有“水头”的感觉。

    (6)性大:有些和田玉的透闪石微晶或沿长轴近似平行排列,这种平行构造的和田玉有的其间能见一些很细窄的大致平行的缝隙; 有的呈两组出现,低角度斜交,构成沿长轴定向分布的鱼鳞状微晶集合体。通俗地讲,指料质起层,呈明显的片状或层状,结构显方向性,雕琢时易崩落。这种结构也大大降低了和田玉的利用价值。

    (7)黑点:和田玉中的杂质常见有石墨,石墨呈黑色,分布于玉中,或呈星点状、集合体状,在白玉中呈现黑色星点,或云雾状、条带状黑纹点,肉眼可辨。通俗地讲,就是指玉料中的墨点,也可称为瑿。

    (8)松或粗:这种玉大部分应该都是由粗晶质的颗粒透闪石组成,外观较粗糙,缺乏滋润感。通俗地讲,就是指玉料的结构不紧密,颗粒粗。

    (9)杂质(也俗称“脏”):和田玉中的杂质常见有铁质,铁质多分布于裂纹处,呈褐色或褐黑色,肉眼可辨。和田玉中的杂质矿物常见的有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帘石类矿物、透辉石、镁橄榄石、粗晶状透闪石、白云石和石英。通俗地讲,就是指玉料中分布的其他矿物成分。

    图4-9

     

    (10)糖玉:指和田玉料中分布的黄褐色玉质,因颜色似红糖色,故称之为糖玉。糖玉的内部为白玉或青玉。糖玉的糖质部分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20 至30 厘米,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如图4-10、11),呈过渡关系。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从化学成分可知,糖玉与白玉近似,但有两点明显不同:一是糖玉中Fe2O3>FeO,白玉中Fe2O3<FeO;二是糖玉中SO3 高,为1.28%,而白玉中一般为0.06~ 0.24%。说明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系和田玉形成后,由残余的岩浆水沿和田玉矿体裂隙渗透,使氧化亚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也就是说糖玉为氧化铁浸染的结果。

    图4-10 图4-11

     

     

    注:本文节选自《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分等定级标准及图例》一书。


     

    【相关阅读】

    --==新疆和田玉子料分等定级标准图例说明==--

    --==新疆和田玉(白玉)子料分等定级标准及图例》的由来及意义==--

    --==论和田玉分等定级标准出台为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

    --==新疆和田玉子料 分等定级标准 信息索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