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尺寸:62mm*33mm*11mm (约)重量:40g
忠荣玉典出品,新疆和田籽玉雕琢而成。作品正面塑一尊坐观音,手执净瓶,宝相庄严,背面阴刻一株青莲,自然和顺。整件作品线条流畅、外形端庄,工艺精湛,是玉牌中的上佳藏品。
忠荣玉典的玉牌在玉雕界是赫赫有名的,其设计深合传统理念,在此基础上,每每有所创新,时有使人眼前一亮的设计,正所谓“据古而不泥古”。这一点,在当代玉雕创作中是很重要的,毕竟和田玉的文化历史沉淀近8000年,如何使作品含有古韵,而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是每一位玉雕创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此款观音作品,首先人物的设计与雕琢符合中华民族对观音的尊崇心态,观音菩萨法相端庄,一手托净瓶,一手结手印,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这是传统。其次玉牌的外形又略微不同于传统概念中的牌形,四周是小弧度的椭圆线条,与观音头部散发的佛光以及莲花宝座的背靠,在线条的形状上形成呼应,增加了玉牌的层次感,也符合当下讲求变化的审美观点。
关于“净瓶”,我们这里附加一则小故事——
净瓶的种类,分为净、触两种,《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代的灵佑禅师开创河山一脉时,有一个十分传奇的因缘,净瓶也成了一个有趣的公案。
当灵佑的师父百丈禅师在江西百丈山开法时,灵佑依止他,受其启发。
有一天,一位司马头陀从湖南来,这位头善于观察风水地理,知晓何处是大法流传之地,就告诉百丈说:“我是近在湖南找到了一座山,名为大沩山,是一座能聚集一千五百名修行人的善知识所居之处。”
百丈听了就问司马头陀说:“老僧是不是能住持此山呢?”
头陀说:“这一座山,不是和尚所居之处。”
“为什么呢?”百丈问道。
头陀就解说道:“和尚必于骨人,而这一座是肉山,外相不大相合。如果你去住山,徒众无法超过千人。”
百丈于是就问道:“那么我的徒众之中,是否有人住得呢?”
头陀说:“我来观察看看。”
当时,百丈禅师的师弟华林善觉禅师,正在百丈处当首座和尚,百丈就令侍者去请他前来。
当华林善觉入了方丈室后,百丈就问:“这个人如何呢?”
头陀请他笑了一声,再行走数步。头陀看了之后说:“这个人不可。”
百丈又令人去叫灵佑过来,灵佑这时正在当总务的典座。
头陀看到之后,高兴的说:“这个人正是沩山的主人。”
百丈于是在当夜就召唤灵佑入室,嘱咐他说:“我的化缘之地在此,而河山的胜境,你应当安止于彼地,以嗣续我的宗法,广度后学。”
这时,华林禅师听了后抗议的说:“再怎么说我也是忝居为上首,灵佑一个典座怎么去做住持呢?”
于是,百丈为了显示公平,就决定考试。他说:“如果你们能对著大众,下得一句出格之语,就给与住持。”
百丈就拈题考试,直指著身旁的净瓶问说:“不能唤作净瓶,你们要唤作什么?”
华林善觉就指著净瓶说:“不可以唤作木(左木右突)了。”当然净瓶不是木(左木右突)了。
接著,百丈就要灵佑回答,谁知灵佑脚一脚踢倒净瓶,便跑出去了。
百丈于是赞赏的说:“第一座输却山子(灵佑)了”于是灵佑就前往住持沩山,而开启了沩仰宗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