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 西周礼器增加侧面证实了礼制的完善
  • 新快报 / 10月25日
  • ■西周 玉鱼 长6.3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馆长

    ■商代晚期 玉鱼

    ■西周 玉熊佩 观复博物馆藏 ■商代晚期 玉熊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商代晚期 腰配宽柄器玉人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藏

    中国人使用玉器的时间很长,至少有8000年了。近些年比较热的红山玉器、良渚玉器,都是古玩爱好者耳熟能详的玉器。玉器文化是从美石文化演化过来的,商周时期,玉器文化已经成型了。

    鱼的象征文化世界共通

    商周时期,玉雕的鱼非常多。这是一个西周时期的玉鱼,与商代的鱼非常近似。鱼是静态的,这种直体的鱼在后世几乎看不到了。玉鱼上有一个孔,是用来佩戴的, 也可能是一组玉佩。玉鱼的眼睛很大,嘴向上噘着,整体形象与河中常见的俗称“白条鱼”的鱼很像。鱼的象征文化是世界共通的,不仅中华民族对鱼十分感兴趣, 世界上其他民族早期对鱼也有所刻画。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量的出土报告中,商周时期的墓葬里,玉器的鱼很多,尺寸与这条玉鱼相近,这是当时玉器的特征。

    这条鱼看起来是静态的,但是它的形态笔直,说明正在游动中,由此可以感受到它的动态的魅力。西周时期还有一种弯形的鱼,是正在跳跃的鱼。这条玉鱼貌似静态,但静中有动,在有速度的运动中呈现笔直的状态,这种动感需要内心慢慢地去体会。

    这件玉器距今已经3000年了。3000年对于人们来说非常漫长,但现今在阐释这条玉鱼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3000年又离我们很近了。

    商代后期的圆雕作品远超出了今人的想象

    这是一个西周时期的玉熊,带一点儿玉皮子。它的刀法是西周最常见的一种。这种坐姿的熊早在商代就出现过,河南安阳小屯也曾出土过一个圆雕的熊,今藏河南博物馆,与这只熊的姿势异曲同工,只不过那只熊是个圆雕的,这件是浮雕的。

    理论上讲,玉器的发展应该越来越趋向于立体、丰满,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商代后期的圆雕作品,远远超出了今人的想象,超出了以前所有学者的想象。如果没有安 阳妇好墓的出土文物,很多文化成就都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通过系统的挖掘妇好墓人们看到了商代玉器与周代玉器的区别。西周的玉器中,礼器大量增加, 品种十分丰富,从侧面证实了礼制在逐渐地形成和完善。

    在古人心目中,熊是力大无比的一种文化意象,但这只熊造型很萌,带有童趣,体现了一个人“虎背熊腰”,则是说他非常壮硕、有力量。从商代到西周,再到春秋 战国,直到汉代,熊的形象都以力量作为表现的主要目的,而这只熊恰恰相反,很安静地坐着,好像无所求,而这种无所求之中,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 “一方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追求一份安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