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选一件心仪的玉,记录那一刻的故事,这是最好的人生背书。
  • 朱达义 / 11月17日
  • 玉文化是怎么传承的?它所有的闪光点靠着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达成一种理念的互通,最终形成了文化的统一。时至今日,我们走在大街小巷间,观察周围人们的穿配,会发现戴玉的人特别多,挂脖子的、挂包包的、手腕间的珠子、一把握的手把件……诚然,玉作为一种时尚的载体,信念的寄托,即使你不曾在意,但它确实已经走进了很多人的生活。

    我们五千年来不曾变过,黑头发,黄皮肤,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我们民族的图腾,一个民族要坚守一份信念去发展,就需要有一份精神的寄托,这不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宣传唯心主义思想,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文传承所必须具备并恪守的底线。

    玉文化也是一种图腾,它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心灵鸡汤在这个社会已经流行了很多年,既然能流行,就说明它有广泛的受众群体,那么玉文化的传承和应用,其道理是一样的。如同篇头我们提到的,现在很多人戴玉、玩玉,固然因为玉有投资和收藏的价值,玉的好处有很多,它是天然的稀缺资源,它曾经只有达官贵族才能拥有,再把时间向前推进,它更是当时的人们用来和天地神灵沟通的桥梁。玉不会变质、不会腐烂,我们去新疆看到整片胡杨林时,由衷地感慨它生命力的坚韧与顽强,玉又何尝不是。在当代创新工艺和师古精神的求同存变下,玉雕也焕发着灿烂的生命力,越来越多地玉雕师正用他们对于玉文化的崇敬之心,通过他们的一双巧手,去赋予玉石更多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的体现,得益于玉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也许电视媒体更多地通过一些数据在渲染和田玉的高昂价格,这点无可厚非,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手工制造+稀缺原料的组合,本身就代表着它不菲的价格。事实上,相信任何爱玉之人,只要去过一次玉矿,任何一座,哪怕只是站在玉龙喀什河边望着满目苍夷的干涸河床,听着挖掘机与碎石摊交杂出震耳欲聋的撞击声,不用站在雪线之上,不用盘算着驴娃是怎么背着50公斤一箩筐的玉料攀爬在激流上的绳索、陡壁上的软梯……只需要一次,你就会知道“得来不易”这四个字,在玉料的采集上得用生命和鲜血去书写。但从某种角度上,我们又认为,玉或者玉雕制品,无论贵贱,它都具有价值,因为它承载的是一种文化,是同一个民族几千年来所一直恪守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玉之五德,仁义智勇洁,古人论玉,以玉比德。我们听的最多的话就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从今天人们习以为常地“有色”理解,这是不是前人留给后人的鸡汤呢?但是,我们不认为玉文化是虚无缥缈的,玉之声悠远清扬,玉之质细腻温润,它确实带给我们各种感官的享受,或许品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标准去衡量,我们并不是那么必须且必然地把德行品格和玉联系到一起,而精神图腾又不是那么地“宜家宜居”,且不论这是不是高速发展的社会致使我们的精神缺失,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当我们在千百种玉雕制品中去选购时,我们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依据的标准也许仅仅是那一刻我们期许的美好愿望。我们希望父母高寿安康,我们选了一件“松鹤同春”,因为它画面清雅,静中有动,适合老年人佩挂;我们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中不停地进步,我们选了一件“节节高”,写实地竹节有形有样,且符合年轻人追求个性的配饰潮流;我们希望自己忘却曾经的成功与失败,在新的起点做出新的成绩,我们选了一件笔洗摆在书案前,文雅清玩,兼具实用……

    每个人都在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属于那一刻的阶段性思想,通过一件玉雕制品,承载一个时刻的记忆,它千年不朽、万年不化,是最好的人生背书,它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向我们,向我们的下一代陈述一段回忆,那一刻的美好,是我们曾经赋予玉的故事,亦是玉对我们生命的见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