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如意观音》是一款重量级的收藏品,料形完整、厚实,所用新疆和田籽玉玉质老熟、色泽浑厚、均匀。配上红木底座置于案上,品相一流!
这款作品使人望之即有磅礴大气之感。究其原因,缘于整体的布局以及精良、细腻的工艺表现,其中尤以布局特别重要。观音题材的摆件在玉雕中往往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类似这款“如意观音”一般,整件作品以观音为主,没有或少有“景致”相衬,仅以“圆雕”技艺刻画作品;一是类似“观音山”的作品,这种作品往往在布局中把观音置于“景”中,在雕刻技法上结合“圆雕”、“山子雕”等。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如若是两尊大摆件,则仅是“大气程度”的表现上,两种设计应该是相差无几的。如若两个摆件大小都在两三公斤以内,那“景致”多了可能会适得其反,看似精工细作,然视觉上往往“喧宾夺主”。当然了,这和原始玉料的伤绺分布也脱离不了干系,很多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款精美的玉雕设计会被形容为“天工”,正是因为不同于随画随雕的木雕、竹雕,大自然造物的不可确定性经过玉雕师的分析、设计最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精美、完整的玉雕作品,使人观之觉得极尽自然,毫无牵强附会支出,这样的艺术表现力确实值得“天工”之称。
以上谈了一点个人对于玉雕设计的理解,下面我们回到这件作品中——
作品《如意观音》做工可用精美形容,它展现给我们这样一幅场景——观世音菩萨双眼低垂,手执如意,端坐于太湖石侧、莲花丛中,现身说法以求普度芸芸苍生。正因为作品整体布局合理,神态刻画到位,所以使人远远观之就能产生一股“肃穆、庄严”的感觉。看作品各细节处,通过玉雕师的刻画下,观音的面相极具唐韵,观音的手相富态秀美,观音的衣饰华美飘逸,这一切都填充着民间百姓寄予观音菩萨美好形象的想象,这些都是极高工艺水准的表现。其次在太湖石、荷花等“景致”的刻画中,例如荷叶盛放中卷起的翻边,都极其工整、自然。再通过照片上折光处,细致如打磨的工序,都是异常细腻。
如此正如我简介所说,这是一件重量级的收藏品,也许在不少藏家的感受中作品的玉材还不够白润,但比起诸多优点,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