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鉴定专家库 > 奥岩——“天工奖”创始人
  •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 奥岩 / 8月4日
  •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企业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其挑战与机遇是共存的。首先是中国企业还未能练好内功,未适应国际一体化的状态下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成长。

    就我从事的拍卖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首先拍卖行业自1766年詹姆士·佳士得上校在伦敦创立佳士得拍卖行到现在已有240多年的历史,拍卖已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销售手法,尤其在艺术品市场之中更显重要。2010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为221.5亿欧元,2010年中国艺术收藏品拍卖市场销售额增长137%,达76亿欧元,所占全球艺术收藏品拍卖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24.2%增长到34.3%,报告同时指出,2010年美国的艺术收藏品销售额为59.8亿欧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62%,占全球艺术收藏品拍卖市场的27%。英国、法国依次位居第三、第四位,2010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2.9亿欧元和14亿欧元。中国已经在全球拍卖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成为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片热土,同时也是世界艺术品拍卖公司十分窥视的一片热土。

    中国当代拍卖业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过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拥有近千家艺术品拍卖公司,年拍卖额570多亿元的拍卖成交额及占全球艺术品市场成交量34.3%的份额,但是这种成就是在一种绝对保护的环境下形成的。首先中国对于拍卖行业是实行行业保护,不准外资及外国的拍卖公司进入大陆市场,即使中国加入了WTO之后,这种局面仍然未改变,目前全球最大的两个拍卖公司索斯比拍卖行及佳士得拍卖行业只是在华设立办事处,不能开展经营业务。另外外资也不允许进入中国大陆的拍卖行业,所以中国拍卖行业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高度保护下,没有完全全球市场化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其成长性不具有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拍卖行业有其特有的发展机遇,那就是有一个没有国际市场强烈竞争下的发展环境,有着一个拍品资源丰富,又可慢慢成长的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拥有了嘉德、保利、瀚海等一批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拍卖公司。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2010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拍卖公司成交额前五名的拍卖情况如下表:

     

    公司名称 排名 专场数 总成交额(万元) 市场份额 单间均价
    北京保利 1 58

    573,062.68

    15.40%

    46.86

    中国嘉德 2 70

    486,740.63

    13.08%

    32.65

    HK佳士得 3 14

    272,403.05

    7.32%

    113.93

    HK苏富比 4 15

    269,327.90

    7.24%

    95.98

    北京翰海 5 29

    199,022.80

    5.35%

    43.09

    2010年佳士得全年拍卖总成交额为52亿美元,苏富比的全年拍卖总成交额为48亿美元,中国大陆的拍卖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但与佳士得、苏富比这样的全球有上百家分支机构,年拍卖额在几十亿美元的规模相比还是有许多差距。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拍卖企业已经充分地享受了没有外国公司及外资参与的机遇,使其有了初步的成长。但保护是有阶段性的,不可能永久地持续下去,中国的拍卖市场势必要开放,势必要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在这样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拍卖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巨大,是不可回避的,首先在心理上要接受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次要充实自己的实力,迎接国际市场挑战;再次放眼全球市场,丰富自己的拍卖品门类,不仅要做中国本土的艺术品,更要做国际市场中的各种艺术品,把中国的拍卖企业变成世界的拍卖企业,让全球的参加都参与到中国的拍卖企业中来,所以一定要抓住当前的机遇,快速成长,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