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听大人说:新疆有两个宝…阿勒泰的金子、和田的玉",长大了以后知道了和田玉是全世界最好的玉,并有着说不尽的故事。
和田南靠莽莽的喀喇昆仑山脉,北临浩瀚的塔克拉马干沙漠,全区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地势由南向北倾斜,自海拔7000多降至1000多米,一半为山区,一半为盆地,人口近180万,其中维吾尔族占97%以上,这里降水量少,空气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和田是古代西域36国中著名的于阗国所在地,早在2000多年前就以其发达的绿洲农物业和丝绸闻名于世,成为中国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全国的贫困地区,可能是上天的公平,和田玉就埋藏在这里南面的昆仑山上。
雄伟壮丽的昆仑上横亘于新疆与西藏的交界处,北面是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南面是辽阔的西藏藏北高源,自古以来,昆仑山胜产出的优质玉石原料就源源不断地通过丝绸之路输送到中层内地。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内容。早在远古时期,昆仑山就被中华视为“万山之祖”,称其为“唯天之良山,宝玉之所在”,所产的玉料就是著名的和田玉,和田玉分布在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面的肃穆宁塔格,长1100多公里,玉矿带生于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中,主要产区在以和田为中心的狭长地带里。
和田玉在矿物学上属角闪石族透闪石-阳起石系列,角闪石亦称软玉。化学成份通式为:Ca2Mg5(SID4011)2(OH)2.硬度6.5-6.9,比重2.9。和田玉的矿物粒度非常细小,一般在0.01毫米以下,矿物形态主要为稳晶及微晶纤维柱状,矿物组合排列以毛毡状结构最普遍,这种结构使和田玉非常致密细腻。现代矿物学家,地质学家对和田玉进行科学的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和田玉的成因与镁质大理岩和中酸性岩浆岩侵入,两者发生交代作用有关,从而得出和田玉属于“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的产物,在数亿年前和田玉就已经产生了。
和田玉按颜色可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青花,其内部成份基本一致。由于白玉的产量低和中国人自古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审美偏好,故决定其价值最高,羊脂玉便是白玉中的极品。黄玉和青玉的颜色变化由矿物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决定,主要是氧化铁等色。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的探玉史上,仅偶有所得,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古代玉器中用黄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琢制的黄玉羊樽、黄玉异兽形瓶、黄玉佛手等。墨玉的颜色是因其所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墨玉一定要黑如墨漆,质地细腻温润。和田玉属微透明体,在一定厚度下透光,其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给人以温润柔和的感觉。现存于北京故宫乐寿堂的《大禹治水图》用和田青玉制成,重达5330千克,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和田玉件,上有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诗。/p>
和田玉按地质产出状况可分为:(1)山料(和田本地维吾尔人称“恰子”)产自昆仑山上的原生矿,矿脉在海拔3000至5000米,在这个高度上地理环境极为恶劣,终年积雪,冰川纵横;(2)山流水料是地壳运动或者是风化了的原生矿表层破碎,崩落到悬崖河谷,随着夏季融化的雪水北流而离开昆仑山冲向下游,由于在滚动过程中经过河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使之次棱角状,并具有一定的磨圆度;(3)籽料也是地壳运动或者是风化了的原生矿表面破碎,崩落到悬崖河谷,随着夏季融化的雪水搬运至河床中下游或冲洪积扇中,形状呈滚圆状。表面光滑且沁色(也有沁色的,沁色指籽玉表面红、黄、褐、黑等皮色)籽料在经过河水长时间的冲刷和相互碰撞后,把不好的杂质都已经去掉,留下了玉石中最为致密坚硬的部分,所以籽玉质量较好,是高级和田玉原料,好的籽料应具备四个条件:即纯白、水头足、油性好、质地缜密。“羊脂玉”属籽料中的极品籽料,它所具备的条用五个字概括:皮、色、肉、意、形。所谓皮指籽料表面的沁色,主要有红皮、枣红皮、秋梨皮、虎皮、黑皮等。色是指籽料的白度,当然越白越有价值,分为奶白、蛋清白、鱼骨白、象牙白等。肉则指籽料的质地,质地细腻的籽料行话通常说肉好细。意是指籽料的油润度和浑厚度,一块浑厚度好的籽料给人神秘而无限的想象空间。形是指籽料的形状,虽说籽料的表面经过河水的冲刷和碰撞变得圆润可人,但有些天然形成的籽料形状不好,而有些酷似蛋形,椭圆形、心形等,形状非常美观,让人一看爱不释手。那么,具备了以上四个条件、五个字的就是“羊脂玉”了。
和田玉同我国其它矿产资源一样是国有矿产,改革开放前生产和销售属于国家轻工业部。由于和田山玉的矿点海拔高,气候严寒,终年积雪,冰川纵横,道路陡峭,条件极为恶劣(大型的开采工具无法运上去)解放初期的开采是露天开采,靠錾子、榔头、铁锹等工具凿石取玉,效率较低。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开始使用打眼放炮办法,洞采与露天相结合,但是爆破炸碎了玉石,使优质的玉石遭到破坏。到了70、80年代,使用电钻打眼爆破。 80年代初,采玉行业推行金属燃烧剂爆破法,比烈性炸药爆破好,玉的损耗量大大降低。为了保护珍贵玉石,我国已规定采取采玉要采用保护性开采方法。用机械切割的新工艺,严禁放炮取玉,这是提高获取率的重要举措。和田玉山料开采的季节只能是夏季,采玉者一般在5月上旬进山, 6-8月采矿,9月上旬就要出山,前后不足四个月,在矿点采到的原料主要靠原始交通工具来运送。小块原料(2.20kg以下用马、驴、骆驼在崎岖陡峭的山道上运送到山下,时有运输者一不小心,牲畜失蹄就会滚入悬崖,发生料失人亡的悲剧。大块的玉料只能推到山下平缓地带或河中,再靠人拉肩扛,一步步运送到山下,如果运气不好遇到雪山上流下冰冷的洪水,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所以采玉人经受的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考验。没有过硬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是无法采到玉的。
和田市区的东、西两面各有一条河流,东面的一条是发源于昆仑山支脉慕士山东南部藏北高源雪峰之下的玉龙喀什河(下也叫白玉河),西面一条是发源于喀拉昆仑山下的喀拉喀什河(也叫墨玉河),两条河从海拔七、八千米的雪山逶迤南来,在和田汇合后称为和田河,向北流向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注入塔里木河,和田玉籽料就诞生在东面的玉龙喀什河里,河里的籽料来自何处,至今没有满意的答案,籽料的生成过程是:地壳运动或者是风化了的原生矿表面破碎,崩落到悬崖河谷,随着夏季融化的雪水搬运到河床中,下游或冲积扇中,可是这原生矿脉究竟在哪里?近年来虽有许多人历尽千辛万苦想找到籽玉和原生矿脉,可是时至今日仍旧无结果。玉龙喀什河中的白玉籽料究竟来自何方?仍旧是一个不解之谜。这有待于我们及后人不断地去探索、追求、发掘和演绎,也许是大自然留给中华民族一个尤物,玉龙喀什河是一条流淌着财富的河,从古至今在这条河里不知挖 掘出多少世间罕见的美玉,成就了多少人的发财梦想,也演绎出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人间情感剧。为了获取财富。人们纷至沓来在这条河里疯狂寻找这人间精灵——和田籽玉。近年来玉龙喀什河两岸,无时不有成百上千的挖玉人在挥镐搬石,贪婪寻找和田玉,几百台挖掘机在河道上昼夜轰鸣,无情的掠夺。从上游到下游,从老河床到新河床,只要是没有洪水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到轰轰烈烈浩浩荡荡的采玉大军在战天斗地,于是今天的玉龙喀什河就成了现在这样“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古时在这条河捞玉有着严格的规定。据高居海在《行程记》中记载:“其国之法,官未采玉,禁人辄至河滨者"。《新五代史》言道:“每发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得捞玉"。从这些历史文献所知推测,那时王公贵族十分珍视和田玉,决不允许随便开采。传说采玉季节开始,要举行盛大仪式,首先于阗国国王亲临现场国王先要官采,就是官员的监督下,由所雇采玉人按照严格的规定,下河捞玉,所得全部充官,然后才允许国人采玉,清代椿圆写的《西域闻见录》中详细记述了当时捞玉的场景:“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了杂生其间、采玉之法,远岸官一员守之、近岸官一员守之、派熟练回子或三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石而步遇有玉石、回子即脚踏知之,鞠躬拾起,岸上兵击锣一声,官即过朱一点,回子出水、按点索其石子去”。清代福庆在一首诗中有同样的描述:“羌肩铣足列成行,踏水而知美玉藏”,一棒锣鸡朱一点,岸没深处缴公堂。”可见古时捞玉是何等严格,官兵层层把守。河中的玉全为官兵垄断。民间在玉龙喀什河捞玉清代前期是禁止的。为阻止民众自行捞玉买卖,清政府在和阗“西域城外之东西河共设关卡12处,专为稽查采玉回民。”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才开玉禁。当时规定在官家采玉之后或在官家采玉范围之外,民间可以分散拣玉或捞玉。
玉龙喀什河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巍巍昆仑山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因为这里出产的玉是玉之精英,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古人奉为宝物,称之为真玉;今人作为国宝,谓为“国石"。中国和田玉从七千年的新时器开始流传,经久不衰,称誉古今中外,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以和田玉雕琢的中国玉器具有独特的中国气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在世界上被誉为“东方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早在新石器时代,新疆人民已把和田玉作为珍宝和友谊的第一个媒介向东西方传播和交流,开拓出一条运输和田玉的“玉石之路”引导了张骞通西域,开通了后来的“丝绸之路”从而带来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繁荣。和用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和田有力的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孕育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展现了光辉的中国文化特色,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玉文化。它的形成与中国的佛教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及中国古典文学、历史都密不可分,玉文化的繁荣阶段亦是历朝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七千多年历史的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都难以比拟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从商周开始,和田玉已经政治化,道德化,宗教化,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赋予和田玉仁、智、礼、义、信或仁、义、智、勇、洁等人的道德属性。为全民爱玉、崇玉敬玉提供了精神支柱。这种集物质、社会、精神于一体的玉意识是华夏民族伟大的思想建树,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以玉为贵,以玉为荣,以玉为美,玉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生活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间风俗,神话传说等,都与玉休戚相关。比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对纯洁、善良、勇敢、伟大的中华女性最高尚的比拟。再比如“君子比德于玉”就是说君子的德行跟玉一样,又如“玉”字,玉这个字是王字下面加一点,说明王者才能拥有玉,“皇”字的组合是皇帝化身,可见和田玉在中国及全世界艺术史的深远影响和历史意义。今天我们向大家说:“求神拜佛不如佩带和田真玉。”这是几千年玉文化沉淀的精华所在。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和田籽玉需求的疯狂增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导致了当地掠夺性的开采,玉龙喀什河里的籽玉已渐渐稀少了。现在,在和田想买到质量好的白色籽玉已经非常困难,一是价格已十分昂贵,再是好籽玉天天增值,存钱不如存籽玉,出一块好的籽玉很多人都在争购,形成了一种自然竟价方式,谁出高价卖给谁,从而形成了买方市场,想买就得出高价,由于籽玉的价格年年上涨,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人以玻璃、大理岩、石英岩等冒充和田玉,由于籽玉带有皮色的价格更高,不法商人用人工制造籽玉、染色,从而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好在目前新疆宝玉石行业和相关部门也注意到这些现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全面整顿,表彰尊纪守法商户打击和惩处价格欺诈、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违法经营者,以保障和田玉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世人识玉,赏玉,惜玉,爱玉,敬玉,崇玉。从中去体会中国和田玉博大精深的玉文化,这种伟大的玉意识和精神将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目中发扬光大,和田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好高贵坚不可摧的崇高品质,和田玉的品质就是中华民族的品质。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好和田玉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