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叶清是从认识他的作品开始的。
近年来,叶清的玉雕作品经常在全国性的专业展览会和春秋两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显山露水,他的作品飘逸洒脱,叙事委婉,风格偏重于随形和巧琢,有“梦中记忆、沉醉江南”之称。
那天,在朋友承克俭的引荐下,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园林路的“叶清玉雕工作室”,亦称“苏玉坊”。出生于1986年的叶清,中等个头,浓眉大眼,套一件黑色体恤衫,穿一条乞丐牛仔裤;举手投足不温不火,神情总是乐呵呵的。然而,叶清在玉雕领域却成绩斐然、声名鹊起,属于开风气的苏工玉雕传承人物之一。他的太太也是造诣非浅的玉雕从业人员,两人志同道合,共同经营着名声在外的“苏工坊”。
都说80后是不靠谱的一代,然而,在叶清身上却让我看到众议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他那张充满阳光的娃娃脸上一览无遗。叶清从小生活在琢玉环境里,耳闻目染、熟记于胸;从拜师学艺到自创品牌,那年,叶清刚刚走过人生的第20个春秋。
2005年,“苏玉坊”在这对义无反顾的80后夫妇亲力亲为下开张了。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要想在玉店比米铺还多的苏州玉器一条街站稳脚跟谈何容易。从采购原料到设计加工,从原先的仿明清件到如今独具个性的作品,叶清都事必躬亲。也许正是8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特征,才使得六年后的“苏玉坊”初具规模、成果颇丰。
今天的“苏玉坊”已有了“苏玉”和“叶”两个品牌,叶清的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花鸟件和仿古件,尤其在雕琢动物的眼睛、羽毛、爪尖等最能彰显作品神韵的部分,刀法老辣、别具一功。为了增强作品的审美功能和把玩功能,叶清在设计作品时,往往依据玉石的原形,尽可能的多利用自然皮色,并辅以巧雕技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即保留了作品原有的自然属性,又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为作者传递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009年至今,叶清已有十一件作品在全国和省市专业评比中获奖,其中《路路连科》、《鱼化龙》、《龙凤璧》、《报喜》、《全家福》和《喜相逢》等,分别获得“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上海中艺杯优秀作品奖”、“苏州子冈杯玉雕精品奖”和“江苏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奖”等各项奖励。
叶清说:“随着我国玉石雕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和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一个琢玉人,有责任在传承苏工玉器精湛工艺的同时,融入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和审美要求的元素,将博大精深的中华玉文化更好地体现在今后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