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当代精典论述
  • 和田玉标准研制存在问题的探讨
  • 魏薇 李新岭 / 2月8日
  • 摘要:国家标准《和田王》和《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的研制工作历经多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会专家对研制工作给予了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以及对“和田玉”的命名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涉及内容有和田玉文化、和田玉产地、和田玉颜色、和田玉子料、山料与和田玉市场等方面、

    关键词:和田玉 标准 名称 玉文化

    随着和田玉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和田玉产业命名缺少相应标准的指导,因此和田玉标准的制定尤为迫切重要,和田玉标准的制定将为和田玉市场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起到划时代的意义。为了加强对和田玉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批准了《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研制计划,经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简称新疆质检院)的几年努力,已基本完成该项标准样品的研制作。为保证和田玉标准样品的质量,使其在产品质量监督、市场规范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于2008年8月25日至9月3日在乌鲁木齐市由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马林聪主持召开了关于《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全国宝玉石界的相关部门和40位专家学者参会,对《和田玉国家标准样品》的制定内容进行了讨论和学术交流。

    大会代表指出文字标捧是实物标准的依据基础,实物标准是文字标准的对照完善,两者互为补充。即《和田玉》国家标准用以指导《和田玉国家标准样品》的研制作。同时认为,和田玉样品应该具有代表性,达到指导和田玉市场朝着有序方向发展的目的。

    大会代表对国家标准《和出玉》和《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的研制作给予了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以及对“和田玉”的命名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涉及内容有和山玉文化、和田玉名称、和刚玉产地、和田五颜色、和田玉子料、和田玉市场等方面,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经过整理,现全文发表。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提出宝贵建议。

    一、和田玉文化

    和田玉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是最具文化价值的玉,在中同历史文化中占有很重分量,是流传至今的中国玉文化的优秀代表,是特殊的文化载体及我国玉中珍品。如果和田玉作为矿物(宝石),就应废抛开文化内涵,但和田玉与钻石不同,西方钻石没有文化内涵,和田玉与不能照搬西方的东西,要具有文化内涵。因此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文化遗产的因素,又要考虑市场发展的需要。无规则、无标准的市场就会让和田玉文化;铺牌的承传失去发扬光大的意义。

    二、和田玉名称

    和田玉名称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其名称是否最恰当?如何作为“同玉”来保护?从利益、学术、政治等不同角度理解这个概念都会出现异议。

    观点一:和田玉若以“和田”为产地命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事实上和田玉产量最多的是巴州,从发展的眼光米看,世界上的玉种会越来越多,和山玉将会成世界排名第三的宝石,形成与翡翠并驾齐驱的发展前景,成为世界共同的品牌,所以不可能每个产地都申请一个玉的名称。建议暂用“软玉”或“透闪石”名称制定标准。

    观点二:和田玉名称正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被推广为玉石品种的名称(若以软玉命名,学术性太强),是一种进步,是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更合理的商业化名称,从统一思想认识上考虑,有利于和田玉产业的发展。

    市场最终认可的是玉的质量,和田玉不仅仅只限于和田地区产的软玉,还可以包括达到和田玉质量标准,并分布于昆仑山、阿尔金山一带,质地优良的新产地和r日玉加入其中,以保证充足的后备资源,使和田玉这一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中华民族的古老真玉的声誉长盛不衰。

    和田玉名称的使用是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不具有产地概念。和田玉定名的影响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和田玉定名主要考虑以下三点:①结构细腻,颗粒极小,油脂蜡状光泽较强;②地区分布以中国昆仑山脉为典型代表;③属软玉,白玉是和田玉的基本品种,羊脂白玉是优质白玉,其他还有青白玉、青玉、墨玉、黄玉、糖玉等。

    三、和田玉产地

    观点一:和田玉名称是否应具有地域信息·没有地域信息是不对的,绝对“和田玉”的地域信息也是不对的:不同地域的和田玉本身有其差异和等级,和田玉应该具有产地含之,应将产地列入标准,这样可能更符合规范市场的需要。

    观点二:目前还没有相对肯定的技术指标对产地进行辨别区分。而在网上有80%的消费者重视“玉”的产地,标准中没有产地,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和田玉》这本著作巾对和田玉有细致的论述:(I)和田玉、山流水、子玉、戈壁玉;(2)色彩的特殊性(最高档的白玉,色正滋润,刚中见柔),它与俄料和青海料有明显的不同;(3)结构的特殊性(颗粒细小,结构稳定,变化不大,温润细腻),而其他玉种的结构变化大,且每一个部位差异都很大。

    观点三:和田玉的价格与其产地密切相关,不同产地的和田玉,其价值有所不同,价格差异非常大,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来统一市场和价格。在质地、颜色、质量等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和[H玉的价格:新疆料>俄罗斯料>青海料;正常情况下,原料价格前者比后者的价格高出近10倍。目前《和田玉实物标准》是以周内和田玉为覆盖,今后能否像钻石一样变成世界概念?

    观点四:标准是为不同东西赋予一个名字。名称不影响“原产地”和其他玉种,鉴定不需要说明产地,以材质、材料告诉消费者“命名”就可以|兑明产品质量。和田玉标准样品仅限于原产地制定难度很大,不应该以产地进行命名,否则会造成整个和田玉市场的衰落。

    观点五:关于“和田玉”的产地问题,大名称不分产地,均为透闪石。因为和田玉文化起源在中原,而价值体现产地,如何明确区分“和田玉”的产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建议更改和田玉标准名称,以大类为规范,确定标准名称,自然界产出的透闪石都可称“和田玉”。

    观点六:和田玉产地应该单列。建议对不同“产地”和田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矿物组成、切片检测(有损测试)和微量元素分布等进行分析鉴定,以达到原产地保护的目的。在目前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产地名称,是完善标准内容、名称、分类验证等工作的需要,用经验和技术手段完善标准内涵,进一步规范和田玉市场,真正达到治理和田玉市场混乱的目的。行业也需要有标准,若仅做样本,商业意义就不大。

    观点七:“定名”与“标准”的问题解决了,就可以确定名称,透闪石作为玉的总称,和田玉国家标准的范围就会太广,也会造成“和田玉”地域名称侵权问题。

    观点八:从发展前景来看,和田玉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田玉产地之争是利益之争,直接保护企业、公民的合法利益出发,名称符合市场、推进事业发展上全面考虑,打破利益之争,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就有利于和田玉的发展。国际上有种趋势,是以产地推动当地产品质量的提高,用标准完善提高质量。关键是能否能将和田玉品牌做大,台湾产的“花莲”软玉,价值比和田玉高。

    四、和田玉颜色

    和田玉颜色标准是人为感官划分制定的,应该从三维五堆上区分,可以用数据的量化指标描述,但存在一定实际闲难。目前标样中各类色系过渡范围太大,一是对黄玉应作更深入的讨论,因为它是个渐变的过程,多往青玉上靠,否则就判定不准确。二是青玉与碧玉在色系上程度不同,文字上要更加注意推敲;三是墨玉不够黑,用30%作标准统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

    白玉之间存在差异,如何对白玉进行质量分级9质量分级应主要考虑品质因素,不能因价格因素左右,要以全国和田玉市场的需求做决定。色度,而品质感观上就无法断定。白度仪重现性非常好,能否用x荧光能谱仪、白度仪等对和田玉样品进行色度检测,将五大色系八个品种分辨出来,做出白玉与青门玉、黄玉与青白玉、青玉与碧卡的界定线。理论上应该解决“白”的问题,实现量化的表述,用数据和曲线诠释标准内涵,增强标准样品的说服力。

    什么是羊脂白玉?为什么称为羊脂白玉?为什么选择羊脂玉样品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极品,小仪要考虑颜色,还要考虑质地,强调其产地与形态(新疆子料、白度、细腻度三大要素)等特征,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种类划分处来。标准样品应将羊脂白玉的“润、细”等特征表现出来,是其知名度的关键。如果只从色系卜划分羊脂白玉,就会降低新疆和田地区所产和田玉的品质。

    五、和田玉子料

    观点一:标准中应增加和田玉子料名称及制定子料标准。如何鉴别真假子料?当消费者要求鉴定子料的真假时,没有标准就无法鉴定。和山玉是以子料走出和田,其色、形的艺术魅力更为珍贵。和田玉“子料”与“山料”在鉴别、品质与价值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别,如形状、颜色、表面凹凸等特征,不可与其他地方产的玉石相提并沧,应当区分开来。

    观点二:子料也不仅限于新疆和田,辽宁岫岩、俄罗斯均有产子料。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假冒子料,因为子料的人为模仿性大,难以辨别,不应该将子料、山料、山流水列入标准。

    六、和田玉市场

    和田玉标准研制工作经过5年多的研制、修订及专家开会讨论,发现其中存在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主要是集中各方面的意见,提供给大家,希望在此次会议上,各位专家学者能踊跃提出宝贵意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