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蟾宫折桂
  • 玉鹤凌风 / 4月23日
  • 在中国古代,对月亮赋予的神话传说非常丰富,相传月亮之中有只金蟾,有棵桂树。于是月亮又被称为“蟾宫”,李白有诗云“欲折月中桂,特为寒者薪”,后来蟾宫折桂常常用来形容科举赶考如上天揽月,入月折桂,即为艰难,但若能一举中第,便会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如今则多用于考试和体育竞技之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 

    蟾宫折桂,也有一些传说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荣桂记》所叙最详.文章说江西庐陵周孟声与其子学颜都是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内有棵大桂树,枝叶繁荣,树荫可遮盖二亩地面。元末动乱中房屋被焚毁,树也被烧死,树枝被砍做烧柴,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树干竟发出新芽,不几年,便又郁郁葱葱。有人说,此树经火之后,外焦内枯,现发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说,草木无知,却得风气之先。当年寇准病故,人们为凭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笋,田氏兄弟闹分家,其家的荆树无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树又复荣,可见周家又将复兴。不入,学颜之子仲方考中进士,人们就都认为此树重荣是祥瑞了。祥瑞之说本出迷信,牵强附会的以自然现象解释社会现象,毫无可取,但从老树重荣中,亦可看到桂的顽强生命力。

    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其实就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