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典故出自《山海经》记载,先传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十分乖巧伶俐,深得炎帝 。有一日到东海游玩,突然风暴肆虐,将其淹没而亡。女娃死后灵魂化作精卫鸟,日日往西山衔木石,扔进东海,发誓将东海填平,为自己报仇。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的坚强决心与勇气。
上古时期的人们由于科学认知水平不高,对大自然具有敬畏之情,洪水、风暴、雷电、火灾等自然现象认为是上天神灵的法力作用。于是便有了“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传说,通过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于征服自然,战胜灾难的决心与意志。
陶渊明有诗云“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微小,东海浩淼,衔微木以填之,不知今夕何夕能够填满,其事虽小,其志却大,故陶渊明以精卫自喻,现实残酷,社会黑暗,以一己之力对抗,有如浮蚁撼树,虽然力不能至,可是志却不可消,有志在,则就有期望有梦想,就能不干沉沦,与精卫鸟一样,日日不倦,为着自己的梦想奋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精卫的行为告诉我们特别是做事业做学问,万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要因循而动,积土成山,积少成多,日益精进,坚持不懈,必然能在某一天修成正果。
人们常将“愚公移山”与“精卫填海”相提并论,这两个典故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灿烂的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激励人们,为着我们的梦想,前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