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玉琢人生
  • 中国和田玉网 / 8月27日
  •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蕴涵了玉的文化,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传播文化的符号,它承载着社会文化信息,“玉”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则充分体现了人们的社会价值观。

    一、玉文化中的美人观

    《说文》:“玉”,石之美。提到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女人,古人用玉来形容女人的美可谓是面面俱到的。可以说一个美女的一生都蕴涵在玉文化中。如外在之美叫做仙姿玉色,内在之美叫做冰清玉洁,身材之美叫做亭亭玉立,肌肤之美叫做玉骨冰肌,消瘦之美叫做玉减香消,甚至死亡也用香销玉陨来形容。而与此相关的词语还有:“玉人”、“玉女”、“玉指”、“玉掌”、“玉貌”等。其中,“玉人”即指美人。唐元稹《莺茔传》中“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而表洁白之美的义项有:“玉手”、“玉趾”、“玉羽”、“玉牙”、“玉袖”、“玉臂”、“玉尖”等。其中“玉羽”即指洁白的羽翼。唐杜甫《鸥》诗:“却思翻玉羽,随意点春苗。”

    二、玉文化中的称谓观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礼仪之邦,是具有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中国人更体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表现在称谓上,人们常常把“玉”引用其中,以表示尊敬、赞美之意。《左传》:“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战国策》:“恐太后玉体之有郗也。”与此相关表尊称的词语还有:“玉札”、“玉音”、“玉面”、“玉旨”、“玉言”、“玉照”等。其中“玉札”是对别人书信的尊称。唐皮日休《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三:“数行玉札寸心久,一掬云浆漱齿空。”而表赞美之意的美称也数见不鲜,形容人的义项有:“玉季”、“玉眷”、“玉郎”、“玉腰”、“玉甲”、“玉骨”等。形容物的义项有:“玉刹”、“玉栅”、“玉池”、“玉局”、“玉泉”、“玉音”、“玉瓶”、“玉堂”、“玉脉”等。其中“玉脉”是石上纹理的美称,唐李孝光《登任玉女仙台》诗曰:“微行大松下,其石尽玉脉。”

    三、玉文化中的道德观(品德观)

    孔子认为玉有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种品德。他将玉的丰富内涵同人的良好品德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说文》中也称“玉”有五德:“润泽以湿,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羲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枝,洁之方也。”中国向来以重德的良好风貌文明于世,古人在敬玉、美玉、爱玉的同时,将玉人格化,并赋予了玉人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美德,即以玉来比喻美德。《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也。”所以人们常常从玉的本身联想到君子的高贵品质。玉确实能够引发人无限的联想,如玉的晶莹剔透让人联想到人的诚实和光明磊落;玉的坚硬使人联想到人的勇敢与顽强;玉的光滑圆润又令人想到人的善良和团结;玉的清澈透明又令人联想到人的坦荡胸怀。由此可见,玉已经成为人们比喻美德的重要文化符号。用“玉”比拟品德高尚、人品纯洁的成语还有:“食金美玉”、“精金良玉”、“金玉其质”、“捐金抵璧”、“怀瑾握瑜”、“瑶林琼树”。

    四、玉文化中的人才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注重德才并举,人才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的根本,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兴亡,所以古代君王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求德才皆备。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君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礼记•曲礼上》说:“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要求君子必须读书破万卷,通晓古今、才艺出众。古人常常用玉来比喻才学出众的人才,因此产生了由“玉”构成的一系列表示学识丰富、才华出众的词语,如“喷珠吐玉”、“玉堂金马”、“金友玉昆”、“昆山之玉”、“昆玉石”、“蓝田生玉”、“芝兰玉树”和“丰年玉”等。孟子也曾称赞孔子“金声玉振”。 “金声玉振”是比喻品德优良,才能突出。

    五、玉文化中的情感观

    玉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因素,古人常常寄情于玉。将玉器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亲人,表达对亲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福。《诗经》:“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在离别之时,重耳的外甥秦康公送舅舅重耳琼瑰玉佩留念,表达了对亲人深厚的感情和恋恋不舍。除了送给亲人,玉器也作为礼物送给爱人。爱情是人类永久的话题,古代男女相爱要送定情信物,玉则成为首选。《诗经》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之句,“琼据”、“琼瑶”、“琼玖”都是女子回赠男子的美玉,表达男女双方坚贞不渝的纯洁爱情。

    六、结语

    玉文化是中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它所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也已经深入人心,被人们认可,“玉”作为语言符号组成的词语也被人们竞相使用,广泛传播,这也是促进玉文化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返回